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海峡西岸行专题 > 正文

主持人王世林手记:欲言又止鲤鱼溪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7日11:42 央视《海峡西岸行》

  怎么说呢。。。。。

  鲤鱼溪没有象人们说的有那么多鱼,鲤鱼溪也没有象人们说的有那么美。

  除了工作,我是带着看鱼赏景的期待来到鲤鱼溪的。一进村,趁着大家在做准备工作,我一口气从小溪的下游走到了上游,再走就出村了。小溪不长,穿村而过,大概有500多
米。一路走来,我见到溪里的鱼几十条一群,估计有十几群。这儿的鱼个儿大而肥,我看最大的得有30厘米长,二、三十斤重,我估摸着算了一下大致有几千条,应该不到一万尾。而且基本上都是大鱼,很奇怪小鱼都到哪里去了呢?本以为在这儿看到的应该是原生态的鱼儿的大家庭,但眼前的一切总觉得这些壮年的鱼都是被派来在溪里上班的!其实要说上班儿,在这条溪里工作真的不累,岸上总有游人不断地往水里抛撒光饼,只是那些鱼儿已经吃的很饱,除非光饼沉下去,否则它们都懒得游到水面上露一下头。难怪每到雨季溪里发大水的时候,小鱼会躲到溪边的石头缝里,大鱼则会紧紧地咬住岸边的水草,或者逆水而游,死也不离开鲤鱼溪!这里的人和鱼真的很亲,他们相互都把对方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人鱼缘分如此之深,难舍难分,主要是跟鲤鱼溪所在的浦源村的来历有关。这个村的人绝大部分都姓郑,相传在宋代的时候,郑氏祖先郑尚公决定离开官场退居田园,看来看去他选中了浦源这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地方。为了给溪水去污澄清,也为了防止上游有人投毒,所以在溪里放养了很多鲤鱼,因此从鲤鱼的来源看,一开始它们是被当作了为人服务的工具。转折点是在明代,村里的族长晋十公又给全村立了一条禁止捕食鲤鱼的公约,这个传统代代相传,才有了今天的鲤鱼溪。“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但我能感觉到作为鱼能够在鲤鱼溪生活一辈子的确很快乐,从生到死,浦源村的村民对鱼都是倍加呵护,鱼死了这儿的人还定期给他们举行葬礼,在村边上有一个鲤鱼冢,那儿是所有能够在鲤鱼溪终老的鱼儿最完美的归宿。鱼仿佛也有灵性,人们如此地爱鱼护鱼,所以鱼儿也给了人们丰厚的回报,现在随着鲤鱼溪的名气越来越大,来这儿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旅游收入成了村民一项重要的经济来源。现在在村口设了个大门,进村游玩要交十元钱。

  虽然鲤鱼溪没有那么多鱼,虽然鲤鱼溪不是那么美,但来到这里我依然很感动。暂且不论鲤鱼溪复杂的来历,光是现在鱼和人能够和谐相处到如此程度,这在中国,甚至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人与自然本身就是一个整体,互不相扰,互不侵害,最后就能达到天人和一的最高境界!西岸行一路,我们既看到了充满勃勃生机的工业重镇,也看到了璞玉未雕的原生态山水,从漳浦玄武岩国家地质公园到永定的土楼,从

武夷山到畲家村寨,再到鲤鱼溪,我真的觉得对于那些原始的风貌最好的开发就是不开发!

  相关专题:海峡西岸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