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香港向哪儿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7日11:53 世界知识
彭淑芬

  香港在经受住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打击之后逐渐恢复元气,显现出良好的复苏势头。2003年6月《内地 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的签署对香港来说更是一个重大利好。不过,如何确定香港经济的长远 发展战略,寻找香港在整个中国经济中的定位,则是香港在转型期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今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了“十一五”规划,第一次把香港的发展纳入国家的总体发
展框架之中,这在香港迅速引发 了一场热烈讨论。几个月以来,香港各界人士纷纷献计献策,特区政府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谋划五大研发中心

  “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写到,“加强和推动内地同港澳在经贸、科教、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继 续实施内地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安排,加强内地和港澳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 合作。支持香港发展金融、物流、旅游、资讯等服务业,保持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等中心的地位",凸显了香港经济发 展与内地的密切联系与互动。

  特区政府已明确以配合“十一五”规划作为未来发展的主攻方向。4月20日,特区政府宣布正式成立五大研发中心 ,即汽车零部件研发中心、信息及通讯技术研发中心、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纳米科技及先进材料研发中心, 以及纺织与成衣研发中心,并预留了20多亿港元创新及科技基金作为研发经费。香港工商及科技局局长王永平说,有信心在 未来三至五年内取得实质性成果,推动相关产业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借内地改革之机

  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十一五”规划专门列了“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一章。而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拥有完善的金融基建、畅通的信息 、有效的监管、丰富的国际经验以及与内地紧密的经贸联系等优势。在内地仍实行严格外汇管制的情况下,如何打通香港与内 地市场,既为内地金融改革和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又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提供坚实的后盾,是一个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就 此,香港金融界专业人士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

  一是成为内地企业集资中心与拓展国际市场的营运基地。香港是内地企业海外上市首选市场。从1993年香港接受 首家国企上市以来,大多数国企、特别是大型骨干国企均在港上市。迄今,在港上市的国企数量与集资规模远大于在纽约、伦 敦、东京和新加坡的总和。另一方面,由于本身发展的需要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等问题,中国许多国有、民营大企业均有拓展 海外市场的打算。据

商务部估计,未来五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金额的年均增长率将达22%,2010年将达600亿美元。 今后,香港可充分利用其优势,成为内地企业筹资的首选地以及拓展国际市场与打造国际品牌的营运基地。

  二是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目前香港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范围仍非常有限,只能经营个人的人民币存款、兑换、汇 款、支票和信用卡等业务,不能经营人民币贷款、债券、贸易融资等资产业务。今年4月中,中央政府有关便利内地银行、证 券、保险机构在香港和海外进行金融投资的新政策出台,标志着中国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及资本项目开放出现重大突破,这将有 助于香港政府积极争取的发展人民币业务的三大方向(包括发行人民币债券、资产与负债多元化,以及以人民币结算香港与内 地贸易)尽快实现。香港未来可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进一步巩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三是成为内地金融产品创新前沿与金融问题研究前沿。内地金融政策相对保守,金融业发展大大落后于经济快速发展 的需要,面临金融安全的忧虑、人民币汇率制度以及国企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难题,亟需从理论上有一个较清楚的认识,提出解 决方案,加快推进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香港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金融人材最集中的地方,可发挥“金融智囊”作用,形成与北 京有互补关系的中国金融理论与政策研究基地。另一方面,内地企业的快速壮大及个人存款的高速增长,意味着对金融产品有 巨大需求;而内地金融机构可供企业规避汇率与利率风险的各类远期衍生产品以及为个人理财服务的各类结构性产品贫乏,产 品创新能力薄弱。因此,香港有很大的空间,发展成为全球人民币产品创新中心以及金融产品的原创地之一。

  四是成为人民币资本项目改革的试验基地。“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将“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香港金 融管理局助理总裁梁凤仪女士认为,香港拥有完善的金融体系、有效的监管体系、国际经验以及两地紧密的经贸联系,可以成 为该项改革“最理想的试验田”。梁女士还估计,随着内地官方外汇储备日渐增加,内地未来在“外汇流出”方面将执行更为 宽松的政策,香港无疑会成为内地外汇流出最理想的平台。

  以内地市场为腹地

  开辟新的增长点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商人刘廼强称:“香港最大的卖点就是内地市场。大可发挥香港现有的网络和关系,组织泛珠三 角各省市,一起向外招商引资,将香港建成在经贸领域内引外联的交汇点。”就如何借重内地市场、尤其是“泛珠三角区域合 作”进一步提振香港经济,香港有识之士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设想。

  一是利用香港成熟的国际贸易网络与广泛的人脉网络,成为全国产品的主要物流中心。物流业占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的 7%,每天从内地经港运往国外的货物值达26亿港元。香港在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方面已具有雄厚的研发和工业基础,可与深 圳、广州等大城市形成一个大规模的物流网,联手开拓国际市场,使香港保持内地商品主要集散地与转口岸的地位,在国际贸 易中继续占据重要份额。

  二是发挥专业服务的优势,进入内地市场。“十一五”规划特别重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强调要大力发展金 融、保险、物流、信息和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香港总商会中国委员会主席李大状说,香港的专业服务领域发展较完善,律 师事务所、会计师楼、测量师楼大多数属中小型企业,虽然规模不大,服务水准却达到国际标准,可借助CEPA打入内地市 场,发挥优势。

  三是充分发挥香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特色,成为文化创意中心。21世纪中国加强“软实力”,建设多元的和谐社会 ,强调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香港文化是以中华文化为核心、融会东西方文化、且具有香港本地特色的现代文化,尤其 是在制度文化、法律文化及商业文化方面是比较先进的。并且,香港在中国内地与西方之间一直发挥着独特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香港艺术发展局主席马逢国表示,今后二三十年,内地是香港创意产业息息相关的重要市场,可发挥香港文化产业以出口主 导型为主的特点,同内地相关产业合作,大展拳脚,将中国的文化影响辐射出去。

  四是成为世界时装中心。香港纺织工业在上世纪40年代末以后取得突破性发展,也使得香港这个“东方之珠”在亚 洲四小龙中首先踏上工业化道路。在时装业面临新的市场环境的形势下,未来可把珠三角作为服装生产基地,香港则集中在设 计、产品发展、市场开发等方面,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级时装中心。

  五是国际纠纷调解中心。香港律政司司长黄仁龙表示,特区政府将利用香港法律制度完备与熟悉内地情况等有利条件 ,推动香港成为国际商务纠纷调解中心。国际上将更多地利用香港的法律设施,将香港作为解决商务纠纷的地点。

  充分展示、利用

  自身的独特价值

  今年3月14日温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说:“20多年来,香港已成为内地第四大贸易伙伴,是最大的外商投资来源 地。”未来,香港最大的优势,还是发挥内地同世界沟通的桥梁作用,这也是香港最核心的作用。

  但是,随着内地经济与对外开放的快速发展,对香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香港已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仅靠扮演中间 人、经营转手生意便可赚钱,而是需要努力提升自己,提供具有更高知识含量及进入门坎的服务,凭实力竞争。

  前势将尽,后势继来。香港经济正处在一个转折点上,在“十一五”期间或未来更长时期内,将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 的局面。香港的首要任务是认清和维护香港的独特性,找到香港在整个中国经济中的独特价值所在,然后才能找到正确的定位 与发展方向。

  其一,“一国两制”是内地所有城市不可能具有的“制度优势”。香港可充分利用“一国两制”下的特殊地位和优势 ,善用“一国两制”和《基本法》提供的各种便利和好处,找准自己在国家和国际上的合适位置。

  其二,香港是中国最成熟的国际都市。作为“亚洲的国际都会”,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和物流 中心,这些构成了香港的核心

竞争力。当前,内地任何一个城市同国际融合的成熟程度都比不上香港,这是香港最宝贵的特色 和价值。

  其三,内地的自由开放程度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都不会达到香港的水平。中国社科院发表的2006年中国城市竞争 力报告显示,香港的综合竞争力在两岸四地200个城市中排名第一。

  其四,香港是个独特的国际大舞台,更是联系全世界华人华侨的桥梁,凤凰卫视的快速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凤 凰卫视以香港为营运基地,十年间发展成一家网络覆盖全球、节目受全球华人喜爱并有很高公信力的国际性电视媒体企业。可 以说,凤凰卫视的成功与其以香港为平台、成功利用全球华人的专长是分不开的。

  再有,香港与东盟的商贸活动一向十分紧密,可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文化等方面的交往中扮演重要角色。

  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今年9月11日,特区政府组织召开了“‘十一五’ 与香港发展”经济高峰会。在随后的几个月中,将分成金融、航运物流及基建、商业贸易,以及专业服务、信息、科技与旅游 等四个小组展开讨论,应“十一五”规划制定香港自己的“行动纲领”,年底前将向行政长官提交一份清晰并切实可行的政策 建议书。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