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和谐新路跳出发展“周期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7日12:09 人民网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叶笃初

  中国共产党人在不断努力发展民主的同时,还找到了和谐新路,因此我们能跳出的不只是中国政治的“历史周期率”,而且是世界许多国家社会发展的“历史周期率”

  随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即将召开,社会和谐再次成为舆论热点和广大公众关注的
大事。素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和谐”话语显示了很大的亲和效应和凝聚作用。

  社会和谐,在狭义上是指同经济、政治、文化并列,且有特定领域和规律的社会关系、社会局面;在广义上则又涵盖经济、政治、文化,而指作为统一整体的社会建设、社会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既有同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相互关照、确立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的战略意向,又是针对社会建设和管理相对滞后、社会矛盾多发高发的现实而采取的政治举措;三是为了改变人们尤其是部分干部中存在着的、习以为常的漠视社会管理服务的思维模式和工作偏向。不久前胡锦涛同志再次强调: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又不能认为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改善了,社会就一定和谐了。他以鲜明语言表示“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消除不和谐的因素、不断地扩大和谐因素。只有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

  四中全会以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三个支点

  人所共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逾越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百年又将走完西方发达国家用三百年时间走完的工业化、城市化路程。因而,我们在不断取得伟大进步的同时,又遭遇着别人在三百年中已然经历或仍经历的,例如经济发展失调、社会矛盾加剧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等困扰及风险。虽然表现具体态势不尽相同,但我们确乎是意识到许多问题甚至是以集中、凸显方式紧逼我们,必须用十倍、百倍的精力和智慧去求得解决或有所舒缓。办法是什么呢?那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二者互为表里又互相依存,前者以后者来体现和支撑;后者以前者为指导和根据。

  十六届四中全会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先是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基本问题的研讨,在党内首先是各级干部中形成广泛、高度共识;接着,以保持共产

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从中央到地方的党政机关、大型企业、事业单位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工作,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同时又是群众满意工程,扎实做好构建和谐社会各项工作;随后,结合“十一五”规划的准备编制和实施,把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解决群众现实利益问题,纳于整体规划之中,一系列的社会宏观调控机制逐渐形成完善。所有这些,就构成了自四中全会以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三个支点。问题的提出就包含着问题解决的因素与可能。正是在上述的支点上,使得我们党的构建和谐社会步伐,一步一个脚印,理论日趋完备,工作益显成效。

  思想理论统一。胡锦涛同志说:“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一个执政党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就一刻也不能没有执政理论的指导”。为期7天的省部级干部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无论就其主题及影响而言,都是党执政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理论和战略研讨。事实上,研讨班开班后第三天,中央政治局依例于2月21日上午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文件,下午进行集体学习,内容安排的正是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样就把政治局的集体学习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连成一气,互为照应。这在过去是没有过的,可说是又开了一个先例。胡锦涛同志在专题研讨班的主旨讲话中,深刻阐述了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理论渊源、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等,明确提出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主持政治局学习时又强调说,要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着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领,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这样在三天内连续两次发表讲话,把同一的社会和谐问题推到了新高点。

  组织制度保障。努力实现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如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建立经济宏观调控机制那样,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初步建立起社会宏观调控机制,具有组织制度保障的奠基意义。

  按照四中全会要求,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一是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二是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三是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最终的目标是要建立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从而形成对全社会进行有效覆盖和全面管理的体系。

  在形成整个社会宏观调控机制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无疑是重要的一环。注重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着力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建立一系列应付突发公共事件管理机制。同时,还取消和调整了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努力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一段时间以来,以国务院文件或特别规定以至颁布法规条例方式,作出关于预防煤矿生产

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等等都显示了这种努力的势头。

  做好群众工作。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既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自身建设的基础工程,又是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的“群众满意工程”。把先进性教育活动同构建和谐社会紧相结合、互为推动,是我们党的建设史上的一大创举。

  中央常委以身作则、率先示范,从中央、省、市、县党政机关直到基层单位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实行党员承诺、设岗定责、结对帮扶、办结销号、监督评价等多种措施和办法,把解决群众实际利益问题落到实处,努力在缓解就业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等方面,干出一些实绩。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党组织和党员为困难群众捐款捐物价值138.7亿元,直接帮助困难群众4000多万人次。

  当然,重要的是由此推动了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在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处理内部矛盾、开展群众工作等方面积累了经验,提高了本领。胡锦涛同志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量工作同党的群众工作有密切联系,要求我们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带着深厚的感情做群众工作,千方百计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我们正处在一个和谐提升、历史跨越的极其重要的时刻

  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个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崭新课题,提到全党全国人民面前,这是我们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历史性跨越。

  以四中全会为开端的构建和谐社会历程,发展至今即将迎来以全面部署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为使命的六中全会。事跨三次全会、时计两年有余。事实证明,构建和谐社会理论上的科学性和实践上的优越性,已越来越被国人所广泛认同和接受,并在地区及国际社会中产生积极影响。如果就时间而言,要说短并不短,说长也不算长。毕竟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重而道远。差不多是30年前,我们迈步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之初,就深知如同是一次新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同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需要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一个很长历史过程。所以,胡锦涛同志在最初动员时,就明确地指出:“我们既要立足国情,根据已经具备的条件,积极主动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又要着眼长远,做好长期努力的准备,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此后两年来的发展,就全国的大局而言,正是这样走过来的。的确,这是不断深化认识和实践创新的两年,是着眼长远同时又扎实做好当前工作的两年。

  我们现在正在准备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30多年以前,我们提出搞四个现代化,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出最初步伐时,就是视作一次新的长征;现在,我们在富强、民主、文明的后面加上了“和谐”两字,我们的口号是: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无疑,这大大加重了新的万里长征的分量,理所当然地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多一些,而把时间准备得更长一些。党的历史经验证明,在我们中国这样的国情条件下,无论是过去的革命战争,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至现在所处在的发展关键期及矛盾凸显期,加上国际环境相关联的种种问题接连不断,例如被专家们称谓的“拉美化”或拉美陷阱(指

墨西哥等部分拉美国家所出现的周期性的经济社会动荡或险象)等,对此我们当然要有足够准备。宁可把困难想得多一点,因而把时间设想得长一点,这样有好处。反之,就会有害处,以至要付出许多的代价。

  我们可以试作一种联想。当年中国共产党人满怀信心地表示,我们已经找到民主新路,我们能跳出所谓的中国政治的“历史周期率”;那么,现在,我们还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人在不断努力发展民主的同时,还找到了和谐新路,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因此我们能跳出的不只是中国政治的“历史周期率”,而且是世界许多国家社会发展(至少是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若干国家周期性出现的)的“历史周期率”。

  六中全会对于中国共产党人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是,它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包括最近两年建设和谐社会最新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化和丰富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规律性的认识,全面部署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工作,把我国社会和谐的程度和水平大大提高一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不妨说我们正处在一个和谐提升、历史跨越的极其重要的时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条基本特征

  1.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3.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4.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5.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人民论坛》 ( 2006年第19期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