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谁让假公益广告变得可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7日12:55 法制晚报

  谁让假公益广告变得可信

  新闻提示

  “这广告上面写有民警提示,怎么会是假的呢?”近日,一些单位打着派出所的名义在社区里大肆张贴广告,许多居民都以为这些广告属于公益信息。但是记者核实发现,派
出所从没和商家做过这样的广告。

  事实上,假公益广告在许多社区、许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并且屡禁不止。据某省会城市的市容监察部门统计,在该市市区2万余个大小居民庭院里和500多条主要街道上,冒牌公益广告牌数以万计。假公益广告已经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城市牛皮癣”。

  假公益广告不仅破坏了市容秩序,损害了城市形象,而且误导了市民。更为严重的是,商家这种扯虎皮拉大旗的做法还极大地损害了政府机关的形象,是对社会公信力的恶意透支。

  笔者认为,假公益广告的大量出现,无论对政府还是社会组织,都是一个警示,很值得认真反思。 公益广告不是以收费性的商业宣传来创造经济效益,而是为了营造一种气氛和声势,向公众“免费推销”某种文明道德观念,以获取良好的社会效益。公益广告自身的公益性,以及发布单位的公信力,让广大市民对它笃信不疑。一些商家正是看中了公益广告蕴含的巨大公信力,才玩起了花 样。

  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假公益广告之所以出现并大量存在,在笔者看来,和个别政府机关以及社会组织过多介入商业活动不无关系。有了相关部门推荐产品和认证产品质量的先例,之后再出现类似的广告,广大市民自然不会怀疑它的真实性。媒体曾多次报道,有的商家开业时自制国家机关祝贺条幅,这种事情其实与假公益广告的出现具有相同的逻辑。

  假公益广告的出现是个警示,有关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应该认真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在日常活动中不恰当地介入了商业活动,给广大市民造成了某种假象,从而让不良商家乘虚而入?

  有关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只有让自己的行为真正保持中立,远离各种经济利益,与商业活动划清界限,让市民知道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不可能与商家一起做广告,才能有效堵塞被假公益广告利用的漏洞。这就是假公益广告给我们的最大警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