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11种情况可能要追究责任 三厅官谈行政首长问责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8日00:45 广西新闻网

  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郭燕群)就行政首长在行政行为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广西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征求意见稿)设立了首长问责制并作出相关规定,这些规定是不是“紧箍咒”?还是鞭笞?行政机关的行政首长们有什么想法?近日,自治区发改委、区教育厅、区公安厅相关负责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问:《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应当追究行政首长过错责任的11种情形,作为行政机关的领导人,你们怎么看待?

  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李宏庆:《办法》征求意见稿列举了行政首长执行不力、决策失误、效能低下、违法行政、滥用职权等方面共11种问责的情形。具体到发展改革部门来说,如在重大项目的审批、核准等不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作出决定,就很容易造成行政违法。所以我认为行政首长问责制是必要的,也是适当的。

  自治区高校工委副书记、高校纪工委书记孙海潮:行政首长对外代表着该行政机关,是该行政机关的法人代表。对内担负着组织、指挥、管理、协调的责任,是该行政机关的核心和灵魂。由于行政首长身份的特殊性,在行政过错责任追究中实行行政首长问责制,体现了权、责的统一,有利于增强行政首长的责任意识。由于各种原因,在具体行政行为中难免产生过错,征求意见稿所列的11种情形的发生,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既有个人的原因,也有个人以外的其他原因。但作为行政首长都是应当承担责任的。个人言行不当,其他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有损政府形象,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也应追究责任。

  自治区公安厅党委副书记、副厅长袁光荣:一系列规范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规章和制度的制定出台,标志着责任追究正向制度化、法制化方向发展,正在从追究“有过”官员向追究“无为”官员深化,正在从生产事故多发部门向其他领域和部门尤其是权力部门推进,这将极大地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增强各级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过失官员自我追究责任的自觉性,使“不作为就丢官,乱作为就追究”的观念和“能上能下”的干部管理机制在制度层面上得到巩固。

  问:对制定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以及改善广西政务环境,特别是投资软环境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李宏庆:一方面要强调过错问责,另一方面问责也要规范。首先要注意程序的公平和公正,以保护过错责任人的合法权益,不能因为他有过错执法行为,就忽视其合法权益的保护。其次要注意程序的公开和透明。要将执法过错责任的追究过程和结果置于全体干部职工的监督之下,避免监督别人而自己却不受监督的情况。再次要注意程序的完善、严密和合理性。建议立法部门充分听取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建议和意见,选择能反映最大多数人的意愿来立法,提高政府立法质量。

  孙海潮:责任追究只是一种手段,作为手段就会有其两重性。用得好,就会起到积极作用;用得不好,就会产生消极的效果。因此,作为上级主管部门或者实施机构,应多提醒,多指导,更多地体现人性化的关怀。出了问题,上级机关和领导应先检查自身的责任。确实需要追究责任的,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弄清楚发生过错的原因,实事求是,刚柔并济,恰如其分地妥善处理。同时加强培训、教育,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把责、权、利很好地统一起来。

  袁光荣:建议在《办法》中要明确不追究具体行政行为人行政过错责任的三种情形:1.执行公务时,对上级错误的决定或者命令提出改正或者撤销意见后,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执行的后果由上级负责,执行公务的人员不承担责任,但是执行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的应承担相应的责任;2.出现意外情况或不可抗力因素致使行政过错发生的;3.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

  问:各级行政机关将如何保证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的顺利实施?

  李宏庆:认真学习,广泛宣传发动,完善配套措施,严格落实责任。发改委将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接受社会各界和新闻舆论的监督,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增加行政透明度。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实施的重大情况要及时让群众了解,以利于更好地推动我们的工作。

  孙海潮:制定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如岗位责任制、限时办结制、一次告知制等。责任追究实施机构与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坚持依法行政,有错必纠的原则,宽严相适,并与机关评先、评优和工作人员的考核、职务任免相结合,促进责任追究办法的落实。

  袁光荣:结合贯彻执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规定》,抓紧制定相关配套制度来保障。建立健全科学、清晰的岗位职责体系,防止职能的交叉、脱节或者岗位工作量的畸轻畸重;建立科学的考核评议制度,使公安机关工作人员违反职责的行为得到及时的发现和追究,让依法、全面履行职责的行为得到及时的发现和奖励,做到“谁的责任谁承担,谁出问题追究谁,谁有成绩奖励谁”。编辑:杨东作者:郭燕群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