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昔日“神童”: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8日00:55 现代快报

  “我常常冒充家长来师大附中给弟弟开家长会!”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沈向洋昨天来到南京师大附中,和附中的师生、家长进行“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教育对话。与南京的渊源让这位毕业于溧水县中,13岁考入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的昔日“神童”走进附中校园格外亲切。

  □快报讯(通讯员 杨萍 记者 谢静娴)昨天,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2006级的博士生
小许来到理学院,和他的导师、该校理学院院长杨孝平一起商量并制订4年博士期间的培养计划。原来南理工从06级开始,在南京率先将博士研究生的在校学习时间期限从原来的三年,调整为四年制为主的弹性学制。

  学制延长,在博士生眼中到底是好是坏呢?昨天,一名在读博士生李同学告诉记者,学制改革对学生而言有利有弊,利在有更多的时间准备论文,弊端则是又推迟一年毕业,增加经济负担,又担心就业竞争更激烈。但学校的改革不能仅限于此。比方说,因为很多学校对博士生论文数量都有硬性规定,很多人都因为无法按时完成“任务”,最终只能延期毕业。在论文要求上,学校可以在质量上要求更高,在数量上要求可以略为放宽。

  记者从南京部分高校研究生院了解到,对博士生学制改革,大多院校表示赞同,目前有院校也在酝酿中。有关人士表示,对博士研究生学制延长,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要让他们进行更系统、专业的学习,同时,也大大提高博士生论文的质量。

  谈成长:超越自己就是成功

  “超越自己就是成功,我到上研究生才明白这个道理!”说起自己的成长,沈向洋认为超越自己是相当重要的一点。出生在清贫家庭的沈向洋父亲是一位中学数学教师,母亲是农民,这和很多农村普通孩子的家境相似,但在学业上他一直与众不同。9岁小学毕业,11岁初中毕业,13岁考上大学,之后相继获得香港大学电机电子工程系哲学硕士学位,及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机器人专业博士学位。现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科学家。

  13岁就考上大学,自然会有很多人把沈向洋称作“神童”,但这位“神童”随着岁月成长得是越来越好,越来越出色,而不是像很多人担心的那样,少年时才华出众,长大后碌碌无为。

  “我高考语文不及格!”当沈向洋在向附中学生做演示,拼拼音有些吃力,他坦率地承认自己的语文中学时学得不太好,但他进了大学后还是学会了拼音。他说,在成长中,难免会有困惑,但是要学会发现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如果有一些特长爱好也要学会和老师父母较好地沟通。

  同时他认为,要有自信心,自信心是积累的过程,自信的过程是积累小的成功的过程,在进步的过程中建立自信。在中学大学建立自信非常重要。

  沈向洋的家庭虽然清贫,但父母给的爱一点不比别的孩子少,而他说自己早就悟到了父母的爱,所以从小就很快乐,心态很好。还有来自朋友的帮助也让他生活得更快乐。

  谈选才:

  微软有六大要求

  在7万多微软员工中,只有800多个非常聪明的人能在五大研究院工作,构想未来的新科技。那微软又是如何选才的呢?面对中学生们的好奇,沈向洋和盘托出了六大选才的核心要求。他说,首先微软要求员工诚实、正直;第二要求员工富有激情,因为科研工作很困难,只有保持激情才能进行下去;第三还要有较好的团队精神;第四要能积极主动,应该说中国学生听话、努力,但他们很多人缺乏积极主动;第五是要自我提高;第六是有责任心。

  沈向洋还特别提到,发现并发挥自己的特长兴趣,从而发掘自己全部潜力。还有成功不应局限于成绩或名利,而是看是否对社会对他人或自己有益,这些都是成长中最重要的东西。 快报记者 黄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