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挑战自我 为国争光(我和我的祖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8日02:26 人民网-人民日报

  

挑战自我 为国争光(我和我的祖国)
李端展示在世界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上获得的奖牌。“我第一次在国外获得金牌,国歌响起时,内心特别激动。在异国他乡,人家不是夸你一个人,人家夸的是中国了不起。”

  ——雅典残疾人奥运会冠军、盲人运动员李端

  李端,原本是沈阳军区体工队一名出色的篮球队员,意外的失明险些将他击倒,他
挑战自我,转向从事残疾人田径运动,顽强拼搏,接连获得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亚洲及世界残疾人田径锦标赛、残疾人奥运会冠军。

  来到训练场地,身材魁梧的李端正按照教练的指引认真地做着每一个训练动作。

  “我父母都是搞篮球的,我从小就进行篮球训练,后被选入沈阳军区体工队篮球青年队打球,曾两次入选国家青年男篮,参加了1995年和1996年两届CBA联赛,荣获过国家青年男篮扣篮冠军。”李端回想起自己的篮球生涯,依然透着自豪和向往。

  1996年,他意外受伤失明。“那时候就像天塌下来一样,篮球再也打不了了。一年后父亲患癌症去世了。我感觉一下子掉入了深渊。1998年,部队送我去学习按摩,希望我将来为队友治疗伤病,仍然能和队友在一起!领导不断地激励我,送我到盲校学盲文,这对我人生转折起了很大的作用。”

  “盲校老师当场扎了一排盲文,开始我真摸不清。可是我从小就有股犟劲,结果只用了15天就把盲文学会了,这在沈阳市盲校也算破了一个纪录。盲文及中医的基础课程共22科,我的成绩门门都在90分以上。同时,我在盲校还学会了很多生活的道理。”

  一个有前途的篮球运动员突然失明了,李端开始以为他是最不幸的。后来,他知道很多同学是先天失明,从来没有看见过自己生活的这个世界,比他要痛苦得多,他心理上逐渐平衡了许多。在盲校学习了一段时间,有了一技之长,生活自理方面也掌握了规律,李端完成了人生突遭不幸后的自我挑战。

  投身残疾人体育事业,是摆在李端面前的另一个更大挑战。在盲校学习期间,辽宁省残联到盲校招残疾人运动员,问他会什么,他说我跑、跳、投都行,并当场跳了一下,教练发现他的弹跳确实好,就确定让他练跳远、铅球两个项目。得知又能从事体育了,异常兴奋的李端决心再次挑战自我,实现残疾人的人生价值。

  然而,真到了田径场上训练,问题就来了,教练让李端摸摸跑道起跑,他茫然了,往哪跑啊?前面有什么障碍、危险?总觉得背后有根绳子拽着似的,不敢放开跑。教练和队友说如果跑不快,没有速度,跳远就出不了成绩,并告诉他有教练在,他不会受伤。李端便从四步跑到六步、八步、十二步,跑得越远,对教练越信任。在训练的磕磕碰碰中他找到了感觉,一次比一次跑得直、跑得快。1998年,仅练了4个多月的李端就在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上获得跳远第一、铅球第二的好成绩。如今,他已经是国内、国际赛事冠军大满贯得主。

  “困难的时候见真情,我遇到了很多关心帮助我的人。他们对我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让我心里特别温暖。如果人们从我自强自立的行动上能感觉到咱们整个国家的强大和进步,从内心上、理念上对残疾人有了新的认识,我就心满意足了。”

  李端从事残疾人体育8年了。在雅典,他取得了个人第一枚奥运会金牌。2008年,李端希望体验一下在北京让国旗再次升起、国歌再次奏响的感觉。

  “当我第一次在国外获得金牌的时候,当国歌响起时,内心特别激动,在异国他乡,人家不是夸你一个人,人家夸的是中国了不起,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觉得特别自豪。”李端言犹未尽地说。

  李端现在是沈阳军区体工大队的按摩师,工作之余,他还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其他运动员。

  营造关爱残疾人的良好氛围(短评)

  人有旦夕祸福。面对人生挫折,是选择退却和逃避,还是选择挑战和坚强?不同的选择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李端选择挑战自我,在人生的履历上写下了新的华章,成为千千万万残疾人自强自立的佼佼者,成为千千万万遭遇不幸的人学习的榜样。

  李端是幸运的。在他的奋斗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人的关心和帮助——领导、同事、社会。如果没有这么多的人关爱,他可能还在痛苦中挣扎。在我们的社会中,身体有残疾的人还有很多,他们特别需要社会的理解、关心和爱护。

  不久前,国家公布了《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残疾人事业是文明、进步和崇高的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我国人权保障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我们要营造良好氛围,让千千万万个“李端”在社会大家庭里快乐地生活、健康地成长,让关爱残疾人成为公民的自觉行动,大家携手同行,共创美好未来!

  

挑战自我 为国争光(我和我的祖国)

  朱磊制作

本报记者 潘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