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四渡赤水出奇兵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8日07:56 东方网-文汇报

  四渡赤水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具有战略转折意义的大事件,也是遵义会议后,毛泽东运动战思想所获得的第一次胜利。素有“黔北明珠”之称的赤水市,正是历史上这一伟大战役的发生地。

  1935年1月15日到17日,历史上著名的遵义会议召开,正式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而此时,蒋介石为了阻止中央红军北进四川与红二、六军团会合,派出了嫡系
的薛岳部队及川军、黔军和滇军进逼遵义,意图围歼中央红军。而红军部队则正按照军事委员会的意图,由遵义北上赤水,意图北渡长江、挺进四川。在这一过程中,红军在当时的赤水县、现赤水市境与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军队发生了数次激烈的战斗,损失十分惨重。

  谈到这一情况,中共赤水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黄天良向我们解释道:“当时的黔军、滇军多是‘双枪兵’(指其吸毒,除步枪外还带着烟枪),战斗力很差,红军一路打来很顺,不免有些轻敌。加上敌人装备又好,遇到战斗力较强的川军时就吃了亏。”

  76岁高龄的复兴镇居民刘军庭老人,就是当年复兴镇战斗的目击者。他向记者介绍道,当时红军的军队(红一军团二师)到了复兴场外的风溪口,不知道有没有敌人部队驻守,不敢进攻,晚上才听见两支部队打了起来。不料有一小支敌军却突然从侧翼的巷道里插了出来,偷袭杀害了不少红军战士。镇上的一棵大树上,至今还留着当时战斗所留下的弹孔。

  而青杠坡战斗(土城战斗),更是成为一场彻底的消耗战。红九军团主力从25日晚与川军徐国轩“特遣支队”相遇,到26日晚奉命撤出战场,伤亡很大。

  北上赤水的道路被阻了,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中央红军何去何从?“毛主席的正确领导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黄主任介绍道,在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已不现实的情况下,秉持毛主席运动战理论,红军毅然决定西渡赤水,打开新局面。

  1月29日,中央红军分成三路,从猿猴场(今赤水市元厚镇)以及土城西北地区(今属习水县)迅速渡过赤水,摆脱了身后的追兵,改向川滇黔边发展新的革命根据地。站在今天的元厚镇红军渡河纪念碑旁,我们似乎仍能感觉到当年的炮声隆隆,风雷激荡。一渡赤水,开始了红军灵活机动打运动战、变被动为主动的序幕。此后的几个月中,红军继续在赤水河两岸巧妙穿插,歼灭了大量敌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赤水市区南郊杉树坝红军烈士陵园内,静静躺着108位在四渡赤水及其前后的战斗中牺牲的红军烈士。由于年代久远,这些烈士的名字都已无法弄清。记者放眼望去,密密麻麻的墓碑上,都刻着同样六个大字:红军烈士之墓。

  本报记者袁祺刘栋

  (本报赤水9月27日专电)

  赤水市内的红军烈士陵园。刘栋摄

  

四渡赤水出奇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