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老南京张学军说外秦淮河变迁——水更清树更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8日09:09 龙虎网

  【龙虎网报道】“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现在成了风光带……”说起外秦淮河的历史,在外秦淮河边上住了50多年的张学军感受颇深,“作为一个老南京,在外秦淮河边上住了这么多年,亲眼看着它变迁,现在的外秦淮河经过整治之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府是做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外秦淮河水彻底变清据张学军介绍,他很多年前就住在秦淮河边,对秦淮河的感情特别深。“小时候外秦淮河的水质很好,我们一群伙伴经常去河边游泳、钓鱼,从70年代开始各
种工业、生活污水都往河里排,外秦淮河的水就渐渐不行了,变得又黑又臭!”说起秦淮河,张学军是又爱又恨,“以前一到梅雨季节,河里的脏水、厕所的污水都倒灌进屋内,臭味熏得住在河边上的居民连窗都不敢开。”

  “以前外秦淮河周围到处都是违章建筑、杂草、垃圾,根本就谈不上什么景观,现在外秦淮河是碧波荡漾,绿柳成荫,草木葱茏,一年四季都是青山绿水,连水里的游鱼都能看到了。”2002年底,总投资约30亿元的外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正式启动,工程范围从运粮河口至入江口长约15.6公里,包括水利、环保、景观、路网、安居五大工程。

  “昔日‘藏污纳垢不出流,满河污水祸四周’,如今船在水中过,人在画中游。”张学军打趣地说道。经过整治之后,外秦淮河水体自净能力提高,水体水质明显改善,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一条充满生态气息和文化气息的旅游休闲长廊。拆迁整治,居住条件大为改观张学军的家以前在外秦淮河边的长虹路上,“那是70年代建起的南京轧钢厂的职工宿舍,周围是些低矮的平房、乱棚,环境比较差。”2004年外秦淮河环境整治的大范围拆迁工作全线展开,包括外秦淮河赛虹桥—中和桥铁路段的拆迁和长虹路东侧2公里范围内的拆迁,两项拆迁工程共涉及居民1658户,工企单位32家,拆迁总面积达11.07万平方米。拆迁工作完成后,外秦淮河两岸彻底透绿,沿河步道、景观小品、花草树木把外秦淮河装扮得焕然一新。

  “刚拆迁时,我们心里还有一些顾虑,原来的拆迁补偿与房地产市场的房价有一定的差距,担心拆迁之后这一点补偿款买不起房子,但后来,新的拆迁补偿办法出台,我们就放心了。”张学军告诉记者,与其他的拆迁不同,外秦淮河整治过程规范、细致,补偿也到位,现在他们家在夫子庙附近新买了一套商品房,“比起以前的住房条件,现在好多了,周围环境优雅,小区内绿化也非常到位。”外秦淮河串起沿河景点“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外秦淮河的改造把沿河的景观串了起来,形成了特有的外秦淮风光带。”张学军兴奋地讲述着他和家人乘“秦淮画舫”游秦淮的经历,从石头城公园坐上画舫,三汊河入江口、“水木秦淮”滨水休闲区、石头城、西水关、中华门等五大风貌片各具特色;特别是在石头城,右岸是老城古风,左岸是新城新貌。整治之后的秦淮河两岸绿化做得非常好,对明城墙的保护、秦淮文化的发掘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外秦淮河主城段建成了“水清可游、岸绿可闲、街繁可贸”的生态长廊,“以前连行人走的路都没有,现在每天都有人去休闲锻炼。早晚去外秦淮河边上散散步,看着沿河漂亮的风景,呼吸新鲜的空气,心情非常舒畅。”张学军说道,“我们非常支持秦淮河的整治,一方面为我们市民改善了居住条件,另一方面又保护了环境,促进了秦淮河边旅游经济的发展,真可谓一举多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