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开拓与河北合作的广阔空间--访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8日09:24 河北日报

  “河北离北京这么近,是不是能在河北试行我们的‘村官计划’,让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到河北农村发挥作用?”9月26日上午,前来参加第十届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的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信心满怀地畅谈着与我省进行科技合作的宏大计划。

  谈起与河北的合作,陈章良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国农大与河北农民结下的深厚感情:“在全国的高校中,中国农大与河北的合作应当说是比较早的,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在涿州
进行玉米制种和畜牧养殖技术的推广,到在曲周县进行了30多年的盐碱地改造,各专业的教授接连不断地深入到农村,有的一做就是十几年,如今曲周农民能让小麦、蔬菜高产高效,这在上世纪60年代是不敢想象的。我到曲周去,农民拔出地里的大葱送给我表示他们的谢意。农民的认可是深化我们与河北合作的坚实基础。”

  近年来,中国农大在燕赵原野上不断播撒科技的种子。他们在吴桥实施了“吨粮田”计划,在临漳传授蟠桃种植技术,在廊坊进行制种工程,在沽源实施草原改造……在科技成果与生产实践的结合中,广大科技人员看到了农民对科技的渴盼,也看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推广出现的新问题,陈章良说:“我们要适应这种变化,寻找一条使农民受益的科技推广新路。”在对河北省委、省政府几年来合作中予以的资金支持表示感谢后,陈章良说:“虽然,在各试验区我们已经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科技推广体系,但是如果向更广的范围发展,比如太行山区、黑龙港流域等,我们就需要进行更多的探索,这就需要与河北进行更广泛的合作,需要地方政府积极配合。”

  从学校方面来讲,陈章良认为,建立一种机制使学校的教授做“顶天立地”的工作最为重要。“顶天”就是在基础研究方面不断有好的、新的发现,在国际上建立有影响的基础研究领地;“立地”就是怎么能够培养一批推广教授,把科研成果向农民进行推广,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怎么做这件事情,怎么对这些教授进行评价,是大专院校应当思考的问题。

  不管怎样,陈章良说他对与河北的合作充满信心,因为我们有良好的开端和共同的意愿,通过双方努力,必将在建设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开辟广阔的合作空间。

  本报通讯员 王莹 本报记者 孙占稳 阎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