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南方周末专题 > 正文

大陆有生活与伦理课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8日09:45 南方新闻网-南方周末

  本报记者石岩 实习生马捷婷

  近百年来,台湾的社会动荡不让大陆。1970年代末,台湾经济起飞,到世界各地旅行的台湾人遭遇到的是和今日 大陆人差不多的评价。

  1976年,全台掀起一场持续到1990年代初期的“富而好礼”运动,涵盖社会宣传、
学校教育、政风政务、服 务行业等方方面面。在北京攻读博士学位的丁玥和任怀乡在“富而好礼”中完成基础教育。

  两人印象深刻的是小学的《生活与伦理课》。“程门立雪”、“雪中送炭”、“孔融让梨”等中国式典故,穿插在“ 上厕所要洗手”、“进屋之前要敲门”、“放学陪老公公老婆婆过马路”等现代社会规则中。同样的道理,高年级讲“不要自 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中年级讲“大家一起打扫卫生,否则文蚋丛生,疾病流行”,到低年级那里,变成“如果把垃 圾丢在别人那里,别人就会不高兴”。

  进入中学以后,《生活与伦理》课变成《公民与道德》,讲授的内容包括“吾士吾民”、“我们并不孤独”、“生活 的节奏”、“宗教的世界”、“多元的文化”、“贫穷与富裕”、“民主的滋味”……

  “我们知道大陆一直有政治课,不知道大陆有没有生活与伦理课?”两个台湾女孩子问。

  在家里,丁妈妈经常以“孔子说……”为开头教育子女,她的另一句口头禅是“世界是圆的”——你不知道自己还会 不会遇到别人,所以要与人为善。

  任怀乡的父母则直到今天还会提醒儿女的仪容步态。

  “在台湾,最严厉的谴责就是‘没家教’,因为等于父母跟自己一起挨骂。”任怀乡说。

  丁玥在大学期间曾有到学校附近咖啡馆打工的经历。她在那里学会的重要一课是“危机处理”。老板告诫员工:如果 客人提出无理要求,可以回绝,但态度要委婉。

  经过家庭、学校和工作机构的训练之后,台湾人在面对公共事务的时候,还有政府机构的引导。

  台北的垃圾分类处理让丁玥自豪。在垃圾分类实施之前,“环保署”署长反复在电视上宣讲,告诉市民实行垃圾分类 的好处,最后总是笑眯眯地鞠躬,“各位台北市民,大家多多帮忙,共同实践。”

  相关专题:南方周末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