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上海出台系列社保政策构建和谐社会民心基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9日07:46 东方网-文汇报

  本报述评 (记者陈惟) 昨天,上海第一批26788位高龄无保障老人喜滋滋地拿到了他们的首笔养老金,不少老人喜不迭地说:“感谢政府,共产党真的是想到了老百姓的心里面!”记者获悉,今年本市计划安排的一系列涉及民生的社会保障政策在国庆节之前已陆续出台了9项,直接受惠的市民有600万。这是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开放成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块“民心基石”。

  经济“反哺”体现社会公平

  9项政策的出台与举国关注的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一脉相承。今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关口,对民生问题更为关注。5月26日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构建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央决定,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经济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上海在进入“十一五”之际,市委、市政府把目光更加聚焦于各类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上海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把继续完善就业、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体系作为推进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韩正市长在今年初举行的上海“两会”上饱含深情地说,“市委、市政府不会忘记为上海发展做出贡献的劳动者,包括广大离退休人员。”他明确提出按照“要分类、有梯次、保基本、广覆盖”的总体要求,继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其中特别强调了“要更加重视解决困难群众的保障问题,综合统筹各类救助标准,完善针对性的单项救助政策,加强救助和就业联动。坚持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积极主动,分类逐步解决城镇职工老年遗属、无保障高龄老人的医疗和生活保障问题,以及未成年人等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作为一个责任政府,无疑应当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保障社会公平正是题中应有之义。一次分配讲效率,努力做大“

蛋糕”;二次分配讲公平,把蛋糕分得更加公平、更加公正。老百姓有句话经常挂在嘴边:“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现在,党和政府就是要把政府工作的重点、政策支持的重点、财力保障的重点,更多地向社会事业、公共事业发展倾斜,向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改善困难群众生活倾斜,这种经济上的“反哺”和“雪中送炭”,正是促进社会和谐,努力保证公平、公正的体现;而从更高的视角看,这无疑会成为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社会保障是一种和谐机制

  社会保障是百年大计而绝非权宜之计。上海是在全国经济改革的大背景下,从上世纪90年代起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障体系,目标是到“十一五”基本成形。韩正市长今年8月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时指出,目前上海社会保障体系已基本形成框架,这是个大系统,从适应对象看,有“城保”、“镇保”、“农保”、“综保”;从内容分,有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等五个险种;形式上有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等不同形式。这些保障,涉及与广大市民百姓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相关的各个方面。

  上海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根据中国国情和上海市的自身特点而建立的。上海“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上海的社会保障要实现广泛保障,即到“十一五”末上海市民各类基本社会保障覆盖面达到98%左右。

  社会保障既要体现和谐,又要实事求是。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向记者说,社会保障必须建立明确的“坐标系”,不能把不同的人群用一个标准、一个制度统一起来,这会造成新的不公平,这就是“要分类”;根据人群的特点,发挥不同的保障模式的功能,发挥政府、单位、个人和社会各方面的作用,满足不同层次的保障需求,彰显“梯次”保障的细分功能;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可能”与“需要”相结合,这是“保基本”的明智之举;唯其如此,上海的各类社会保障才能达到基本“全覆盖”。

  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

  上海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承前启后中,有条不紊地向纵深推进。市领导深入细致地了解民情,倾听建议呼声,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细致研究,明确“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破解难题,将重点聚焦弱势群体、困难人群。

  上海从1993年以来已经连续14年调整了在职职工的最低工资,平均每年的增幅达到12%左右。上海还14次调整养老金,10次调整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的标准。但是从整体看,这部分人仍然属于社会中困难的群体,仍然需要予以政策倾斜。而解决高龄无保障老人、职工遗属等没有社会保障的人群的保障问题,不仅改善他们本人的生活质量,也提高了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使社会和谐有了更为广泛的基础。

  继高龄无保障老人纳入社会保障后,今年9月本市又将中小学生和婴幼儿纳入医疗保障体系。家庭是社会和谐最基本的细胞,把“一老一小”的看病问题管起来,涉及到200多万中小学生和数百万老年人,这是真正把社会性的难题纳入政府筹划、社会统筹的社会保障系统中去的大好事,这一举措深得民心。

  近年来,上海针对城市的实际情况,推出了面向就业困难群体的公益性岗位,这部分人群全市现在有18万,虽然有了一个岗位,但他们的收入依然偏低,政府对这些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也给予提高待遇,使他们“劳有所乐”,心情更为舒畅。

  不断强化社会保障体系的职能和覆盖面,显示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根本理念,“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就必须要有支撑点,社会保障是一项最基础的工程,也是最具战略意义的“民心工程”。今年,上海相继出台的9项惠及大众的社会保障政策,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稳步推进,在“十一五”构建更广泛的社会保障体系上又迈出了得人心、顺民意的坚实一步。

  ■相关链接

  今年已出台的9项惠民政策

  ●今年7月,实施本市职工遗属生活补助纳入

养老保险统筹基金支付的办法

  ●8月7日,出台了调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调整城镇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和增加公益性岗位劳动报酬4项等惠及广大低收入群众的收入分配政策

  ●8月21日,出台针对部分协保人员的特殊援助政策

  ●8月24日,出台增加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办法

  ●8月28日,出台本市城镇高龄无保障老人纳入基本社会保障的办法,并自9月1日起实施

  ●9月1日,本市少儿学生大病重病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开始实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