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日本驻华新使馆悄然动工规模更加庞大(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30日00:04 环球时报
日本驻华新使馆悄然动工规模更加庞大(图)

图为日本驻华大使官邸,日本新使馆就在它的旁边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9月26日,新当选的日本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就任新一届日本首相。就在此前的24日,日本驻华新使馆悄然动工。尽管这一工程早就确定了,但时间上的巧合让人们产生了一个联想——日本对华政策是否会“穿新衣、住新房、走新路”?

  神秘的新馆静悄悄地建

  两年前,本报记者参加了美国新使馆的动工仪式,当时的场面相当“壮观”。不仅有中美两国政要参加,还有大批记者前往“观礼”。相比之下,日本新使馆破土动工可谓“悄无声息”。当天,日本共同社只发了一条10多个字的消息,其他日本媒体和中国媒体基本没有报道,使馆也没有对外展示任何与新馆有关的模型。9月25日,《环球时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亮马桥的第三使馆区时看到,美国使馆已经盖得颇具规模,韩国使馆的工地门口也写着大字,两个工地的围墙外面停满了私家车和出租车,有人在工地外面用手机打电话,张口就是“我在美国使馆门口”——其实这里还只是工地而已。在这片工地的旁边是日本大使官邸,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日本新使馆紧邻大使官邸,而且已经破土动工了。

  从位置上讲,日本大使官邸和新使馆位于

马来西亚使馆和上海合作组织驻北京机构之间。马来西亚使馆的围墙只有一人高,上面的栅栏也很矮,里面的建筑一眼就能看全。上合组织的大楼离马路很近。而日本大使官邸面积大、围墙高,而且墙上的金属护栏向外支着,足有两米。围墙外的花草修剪得十分整齐,墙里面的树木很多,部分建筑物掩映在树后,显得很神秘。官邸旁边的道路拉着警戒线,据说这里一直禁止通行。至于为何戒备森严,在外面站岗的武警战士回答得颇耐人寻味:“这里是日本使馆,你也知道的……”

  官邸旁的一片空地就是新使馆用地,那里有五六个工人在干活,没有使馆人员的陪同,外人不得入内。为了了解日本新使馆的更多“内情”。本报记者采访了日本大使馆的井出敬二公使。据他介绍,新使馆的占地面积是5000平方米,建筑物是地上6层、地下1层,承建商为日本公司,工人有的来自日本,有的是中国人。整个工程于2009年竣工。当记者问承建商是哪家日本公司时,井出表示“这是个秘密”。

  第二大馆“超负荷”运转

  井出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了日本建新使馆的原因,第一条就是日方需要更大的空间与中国人进行交流。井出说:“我们现在有一个能容纳80人的厅,也能举办一些活动,但我考虑的是13亿中国人,我希望使馆与更多的中国人进行交流。”此外,日本在北京的使馆目前是分散的,本馆、大使官邸、新闻文化中心和领事部散落在4个地方。现在,大使官邸举行活动时,各个部门的外交官要赶往官邸,在交通高峰时非常麻烦。

  其实,日本建新使馆最大的原因还是中日两国关系“紧密”。井出向记者提供了一系列数据:去年前往日本的中国人达到了100万人次,来中国的日本人达到了339万人次。两国现有的商务航班每周超过500架次。在日本国内的中国人数量已达到49万人左右。在中国长期居住的日本人去年10月达到了114896人,而实际数字可能比这还要高。从这些人员往来的数字就可以看出,日本使馆的领事部是相当繁忙的。井出说,日本外交官的人手明显不够,因此加班成为家常便饭。在全球对华投资方面,日本所占份额由2004年的8.7%提升到了去年的11.2%。日本对中国大陆的投资额仅次于香港,已超过美国上升到第二位。日本在华商业组织的会员有5600家。这样紧密的经济联系让使馆经济部的官员们忙得焦头烂额。尽管人们喜欢用“政冷经热”来形容两国间的关系,但井出说,使馆在政治层面的工作非常繁重。目前使馆里有日本外交官79人,其中有17人在政治部工作。他们不仅要负责与中国官员进行沟通,还要向东京发回各式各样的分析报告。虽然两国最高层领导人中止了会面,但双方的官方交往却依然频繁,来中国开会考察的日本官员、国会议员已经让政治部的外交官们应接不暇了。另外,使馆现在还有5名专门的调查员、6名来北京学习的外交官,他们学习后可能回国负责中国事务,也可能派往别国工作,或者再来北京工作。

  实际上,日本驻华使馆的规模仅次于日本驻美使馆,是名副其实的“第二大馆”。从人数上来看,日本驻美国、中国、俄罗斯、英国和韩国使馆的人数分别为117人、95人、87人、73人和58人。除了使馆,日本在上海、广州、沈阳、重庆和香港还有5个领事馆,在大连设有一个事务所。一直以来,日本使馆还想在青岛增设一个领事馆,因为居住在那里的日本人越来越多,但是迫于财政压力,这个计划一直未能落实。井出说,日本驻华使馆感到工作量太大,已经不断向外务省提出申请,希望外务省派遣更多的外交官来中国。但是,日本政府如今负债很多,正被迫进行公务员裁员,公务员退休后原则上不再招聘新人补缺,因此增派外交官的计划也受到影响,驻华外交官们目前只能加班加点地干活。

  “冰层”下的思考

  驻外使馆始终是一国外交政策的风向标。二战时期,日本驻美使馆与国内频繁进行密码联络以及更换密码机,引起了美国情报人员的高度关注,没过多久,日军便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越南战争后期,北越武装人员攻击了美国在西贡(现在的胡志明市)的大使馆,虽然这些人后来被枪杀,但美国人备感震惊,大多数人都意识到了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命运。

  日本驻华使馆也不例外,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1973年1月,日本便设立了驻华大使馆。此后,日本使馆见证了大平正芳、铃木善幸、中曾根康弘、竹下登等历任首相访华,见证了中日关系的快速发展。然而,近年来日本挑起的参拜问题、教科书和领土争端等问题使得日本使馆“总经历风雨,却看不见彩虹”。在中国,日本使馆门前出现了游行示威的民众,在日本,右翼骂驻华使馆是“亡国的大使馆”。现在,情况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安倍新内阁成立的第一天,《日本经济新闻》就刊登了题为《安倍首相的亚洲外交课题》的文章。文章称,安倍最先需要面对的外交课题就是改善日中、日韩关系。而首相安倍、外相麻生和一些新上台的日本政治人物均表现出要为恢复日中领导人峰会而努力的姿态。

  对于中日两国间存在的问题,记者问井出,当出现抗议日本的游行时, “你愤怒吗?痛苦吗?或者是别的什么心情?”井出略作停顿后说:“我对这件事进行了思考。”他认为,中国人对日本还存在一些不了解。他两年半前刚来中国时,听到有人向他提到中日两国可能再次爆发战争。这个想法令他有些吃惊。他认为中国人对于普通日本人有误解。因此,日本驻华使馆还有更多的交流工作要做。本报记者此次采访前刚刚结束了在日本15天的采访报道工作,记者的感觉是,中日之间的不了解是双向的,日本人同样对中国人存在着相当多的误读。关于两国关系,我们的确需要思考,但在思考之前,我们意识到,只有更多的交流才能让我们拥有思考的素材,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本报记者 李宏伟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林梦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