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探峡谷天池 仿佛置身若尔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4日05:20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昨日是进入金口大峡谷科考的第二天,大渡河峡谷内突现的浓雾没有阻挡住科考队的步伐。按照预先计划,科考队继续向大峡谷进发,将沿顺水河而上到永胜乡蓑衣岭一带,然后徒步穿越原始丛林到达大瓦山脚下的大天池、瓦山坪一带,主要考察顺水河以隘谷为主的峡谷地貌,和沿途重要的历史遗迹、彝族山村风情,以及寻找南丝绸之路中的一段“阳山江古道”的痕迹。

  挺进隘谷深处涧底深不可测

  昨日早上9点,我们乘车来到大渡河左岸。刚驶出不过数公里,公路突然变窄、变陡,路面只能容一辆车通过,路况开始变得糟糕起来。车左转、右拐,再刹车下坡、加油爬坡,我们已经行进在大渡河左岸一座座孤状险峰的山腰间,往山下看,刚刚走过的公路细若白绳,蜿蜒曲折缠在山体雄壮伟岸的躯体上,而大渡河似在万丈深涧底部打了一个弧形的弯,咆哮怒吼的巨浪声已远若天际。

  约1个小时后,我们来到大渡河金口大峡谷又一条著名的支谷———顺水河隘谷。与第一天科学家考察的白熊沟一样,顺水河两岸危岩成列孤立层叠。头上,绝壁千仞;脚下,谷距最狭窄处只有二十多米,涧底深不可测,让人望而生畏。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杨逸畴等5位科学家站在路边,拿出地质勘测图对眼前的峰谷进行对照比较。

  在这条通往永胜乡的公路上,科学家为了进一步考察和弄清顺水河隘谷的地质形态和植物分布,科考队几十人决定顺公路徒步几公里。一路上,年长的三位科学家杨逸畴、著名海洋地质学家李成治和自然地理学家李明森显得兴致勃勃。

  行进中,队伍后面突然追上来一队悬挂川A牌照的自驾车。该自驾车队一位白先生得知我们正在进行大峡谷科考时兴奋地说:“我们在华西报上看到最美大峡谷科考的报道,所以前来看看大瓦山像不像一个桌子!”白先生称,他们的车队名字叫“万把天”,一共有21人,队员都是五六十岁了。“万把天”按成都话讲就是活1万天,就是30年,他们这次出来挑战,就是相信自己还能活30年。在路边,该车队一行人争着和几位科学家合影。

  科学家点评:大渡河水量浩大,年径流量约480亿方,支流因此水量也相当惊人,在这样的大型河流及支流上发育如此壮观的隘谷式峡谷是相当罕见的。这里处在横断山区东缘的强烈上升区,峡谷在发育过程中,来不及充分展宽,便迅速地向下切蚀,两岸的支沟也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呈绝壁深涧一线天的隘谷,谷底宽度常常不足20米,而两岸崖坡高数百米至千米。这些景色极为绮丽的支沟隘谷,是大自然赐予大渡河金口大峡谷的奇特自然遗产,可以打造成徒步穿越、溯溪或降溪探险的绝佳胜地。

  丛林徒步穿越处处奇特植物

  昨日下午1点半左右,我们在车上颠簸了4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乐西公路168公里处蓑衣岭附近一个叫鹿儿坪的地方,这里海拔已从和平彝族乡休整地的几百米抬升到近2000米。一眼望去,四周的险峰全被浓雾锁住,雾气非常湿重,一股刺骨的寒冷扑面而来。据永胜乡党委书记张荣说,这里之所以叫蓑衣岭,是因为这里常年雨天,人到了这儿必须披上蓑衣才能翻山,后来当地人就一直叫这里为蓑衣岭。

  下午2点,我们从鹿儿坪下坡,开始这次科考行动中最艰难的丛林徒步穿越考察。由于湿气太重,丛林间仅存的一条马道泥泞湿滑,科考队欲将三位70多岁的科学家杨逸畴、李成治和李明森“劝退”,但李明森坚持要亲自走一趟,以研究大瓦山下丛林的动植物分布状况。

  进入茫茫丛林,林内水汽弥漫,各种原始奇特的植物总在不经意间挡住狭窄的去路。我们拉着手,小心翼翼地向前挺进。大家的鞋子沾满泥浆,膝盖以下都浸了水。走了不到1000米,李教授突然一个踉跄滑倒在泥泞中,大家急忙将他扶起来。李教授幽默地说:“以前我考察原始丛林很多次,经常会摔跤,没什么事的,感觉就像坐到一个沙发上,只不过沙发好像湿了点,屁股凉凉的。”我们听了都笑了起来。

  一路上,李教授总会突然停下来,对一棵棵爬满青苔的植物进行研究。他说,从沿途的植物分布看,这个原始丛林植被非常丰富,各类野生植物数量可能还不止现在估计的3000多种。1小时的艰难跋涉,我们终于到了大瓦山下五池的第一池———鱼池,因为雾气特别大,池子西南方那个被称为“世界上最具魔力的天然公园”大瓦山却无法看。地质专家范晓介绍说,他多次深入到大瓦山下谷内考察,鱼池等五池都是高山湖泊,呈带状分布,跟大瓦山断裂抬升方向一致。一眼望去,这些“天池”的水面与成片沼泽相衔接,恍若宽旷的若尔盖湿地。

  傍晚5点30分,经过3个半小时的徒步行走,我们终于穿越了10公里的原始丛林到达大瓦山下的大天池瓦山坪一带,总算摆脱了大雨、蚂蝗的纠缠,大家都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科学家点评:大瓦山东北坡的原始丛林中藏着的高山湖泊群,鱼池、小天池、大天池、高梁池等,呈串珠状排列,有喀斯特溶蚀湖,也有第四纪古水川形成的冰碛堰塞湖,还可见晚更新世古水川遗迹,如冰斗、冰川U谷、角峰、冰碛垅岗等,规模宏大,保存完好,可以在保护原生态的前提下发展徒步、体验旅游项目。

  宿营大瓦山下雨中篝火联欢

  我们抵达大天池时,天色已经开始变暗,虽然雨越来越大,但是历尽艰难终于来到了大瓦山脚下的科考队中不少人都跃跃欲试,想继续前进爬上大瓦山!最后经过科考队科学家讨论,决定不再攀登大瓦山,就在山下扎营休息。科学家说,一方面,通往大瓦山只有一条小路,很多路段几乎在悬崖上搭梯子爬行,非常危险,以前曾发生过多起村民摔死的事故;另一方面天气太糟糕,因此危险系数大大增加。

  冒着细雨,我们在瓦山坪一块平地上将宿营帐篷搭起,并铺好了防湿垫和睡袋,升起一团篝火取暖。这时,远处突然看到十几个年轻人的身影急匆匆向我们走来。走近了才知道他们是西南交大的学生,看了本报有关报道后,特意一路坐火车、赶汽车追赶而来。晚上,学生们和我们一起参加了篝火晚会。篝火周围围了五六圈,平地高处围满了人群,情歌对唱,杂技,摔跤,气氛异常热烈。

  明天,迎接我们的是另一次新的挑战。

  科学家点评:大瓦山山顶平台面积约1.6平方公里,平顶是三角形,是一个绝壁围绕的孤山,四周绝壁的高差达千米,远望就像一个空中楼台,是中国最大的桌状奇山,在全世界仅次于南美圭亚那拉高原的罗奈马山,和峨眉山、瓦屋山构成了一个神奇三角,被称为“蜀中三绝”。站在大瓦山顶上,天气特别好的时候还能见到蜀山之王贡嘎山。 记者李逢春摄影宋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