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泸定桥头只说“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6日08:47 东方网-文汇报

  “每天有上千名游客来泸定,来泸定的目的就是为了来看泸定桥。”原泸定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泸定桥文化研究专家王永模告诉记者。这是因为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泸定桥确实太重要。而今天泸定“桥”的种种变化,又揭示了泸定的未来。

  红军勇士飞夺铁索桥

  站在摇摇晃晃的泸定桥上,一拨拨游客走过记者身旁。抚摸着铁索,王永模的讲述让记者回到了70多年前:

  1935年5月27日拂晓,以王开湘为团长、杨成武为政委的红四团接受中央军委命令,开始向泸定桥疾进。他们的任务是必须在30日前夺取泸定桥。第二天早上5时左右,部队又接到新命令,要求他们在29日前夺取泸定桥。

  29日清晨,红四团在24小时之内赶到240华里外的泸定桥,并占领了泸定桥西桥头。但是敌人早已部署在对岸的碉堡里,并把桥面的木板拆掉了三分之二,13根光溜溜的铁索悬在空中。

  冲锋是下午4时正式开始的。22名突击英雄每人手持冲锋枪或短枪,背挂马刀,腰缠12颗手榴弹,冒着枪林弹雨,攀着桥栏,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去……当突击队就要冲到对面桥头时,守军企图用火烧掉桥头的亭子和剩下的桥板。勇士们穿过火海,与守军展开了肉搏。黄昏时分,红军占领了泸定城,控制了泸定桥。

  在泸定桥,红军又一次绝地逢生。60年后,担任过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写道:“泸定桥战役是长征途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仗……要是渡河失败,要是红军在炮火下动摇了,或是国民党炸坏了大桥,那中国后来的历史可能就要改写了。”

  王永模带领记者拜访了住在桥西的李国秀大娘,当年她曾拆下家中门板,让红军战士铺在泸定桥上。

  李国秀是土生土长的泸定人,红军到来那年15岁。李国秀说,红军夺桥那天下午,她被枪炮声惊醒,跑去一看,河西街上都是红军,河上子弹乱飞。她赶紧回家躲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听见有人敲门:“老乡,请开开门,我们不是土匪,我们是来打土匪的。”李国秀非常害怕,当时她家在桥头开凉粉店,生怕别人抢东西,藏在床下不敢动。

  等枪声稀疏下来,李国秀和家人来到桥西头,发现桥边都是红军,铁索上的木板已经被毁。“看红军不打老百姓,地里的庄稼还好好的,就觉得红军肯定是好队伍。看见红军要过桥,许多街坊邻居拆掉自家的门板,送到了桥西头。”

  15座大桥飞架大渡河

  泸定桥又名铁索桥、泸定铁索桥。从1706年建成到1950年泸定县解放,泸定桥不仅是泸定人过大渡河的唯一桥梁,也是千里大渡河上的唯一通道。

  如今当记者离开石棉安顺场,车到泸定境内猫子坪,就看见一座形似彩虹的拱桥横跨大渡河。当地老乡告诉记者,这是“大渡河大桥”,是通往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景区的必经之路。

  从猫子坪换车沿大渡河奔向泸定桥,途中更多的桥梁映入眼帘。远远望去,有水泥的、有钢结构的;有的桥很窄仅可走人,有的很宽,还有大型工程车依次通过。解放后50多年来,流经泸定县70公里长的大渡河上已经架起了15座新桥。

  有趣的是,泸定人走铁索桥的却明显少了。33岁的出租车司机李涛说,小时候从河东到河西上学、探亲都打泸定桥过。但1991年泸定桥下游500米处的城南大桥通车,他就很少走铁索桥了。他告诉记者,“城南大桥宽阔结实安全,是座钢筋混凝土塔式钢绳吊桥,比起摇晃的铁索桥,当然要稳当多了。”

  如今,泸定县正在建造第16座新桥,那是载重量最高、造型最漂亮的泸定水电站白日坝大桥,桥长150米,肩负着运输电站大容量电机的重任。对泸定人说来,这也是座通向明天的桥。

  本报记者杨昕王星戴焱淼(本报四川泸定10月5日电)

  康定新城在跑马山映衬下显得格外秀丽。

  今日的泸定桥铁索依旧,游人行走其上,感悟当年岁月。均本报记者戴焱淼摄

  

泸定桥头只说“桥”
泸定桥头只说“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