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要毕业了才知道自己没学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7日02:30 现代快报

  

“要毕业了才知道自己没学籍”
6月,湖北省政府一次内部会议上,副省长郭生练透露,该省目前有6万余名“黑大学生”。这些学生绝大多数没有学籍,即便他们完成四年的学业,也拿不到国家承认的毕业证书。

  而出现“黑大学生”的原因包括“校方为扩大利润,有意纵容中间商招生,甚至出现部分高校与中介相勾结骗取考生钱财事例。”

  【乱象】

  国际班、预科生、独立学院造就“黑大学生”

  国际班乱象

  湖北省有85所大学,至少有50所高校集中在武汉本埠。如此密集型的分布,高校之间维持运转的生存空间也日趋严峻。对于大多数高校而言,创办“国际教育学院”或“国际班”则是投资少见效快回报最高的项目。

  所谓国际班,是学生先在国内就读国际大学预科课程,然后再通过这些课程进入海外的大学,只是办学的地点从海外搬到了国内。一般而言,国际班作为高校盈利的附属品,其具体事务往往交由某教育集团运作,乱象由此而生。记者调查得知,某些国际班已经蜕变成“三本分数拿一本毕业证书”的捷径。按照国家政策和常规,类似国际班这样的学生是不可能取得国家统招学生的学籍的。

  预科生大包袱

  湖北高职院校近年来发展迅猛,教育厅统计的数量为48所。分不够,先以“预科生”方式进校,再想法取得学籍、文凭,高职一年制中职已经变异为“升学教育”,这也是高职院校蹿红的一个根源。相比学费高昂的“国际班”,对口考试取得文凭的途径更为廉价和有保障。大量的预科生被高职院校迅速囤积。

  湖北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以“预科生”名义招揽生源纯属违规招生。从2007年起,湖北省将停止“3+2”分段制和5年一贯制高职招生。但某高职院校领导人诉苦说,政府一刀切的行为,是在推卸责任。而被捂在瓶子里的数万预科生,如何解决学籍和文凭问题则作为大包袱甩给了学校。

  独立学院后遗症

  在湖北,独立学院的兴起,创造了中国民办高校的一个奇迹。教育部最新公布核准的独立学院有233所,它们承担着30%左右的本科生培养任务,其中湖北29所,数量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之首。

  而独立学院招生之乱,也成为湖北民办高校的鲜明特征。“有的独立学院甚至不招上了线的考生,留着指标招没有上线却愿意交更多钱的学生。”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院长孙松发说。

  据湖北省教育厅统计,仅2004年,湖北省内的独立学院就违规招生1.3万人,这些人绝大多数并没有学籍,也就是说,即使他们完成四年的学习,也拿不到国家承认的毕业证书。

  【治理】

  “快刀斩乱麻”能解困局吗

  “快刀斩乱麻”背后

  “黑大学生”第一次作为议题在大会上强调,是在6月的一次内部会议上。虽然有专家警告说,“今年乃至此后三年,应付这批学生上访将成为有关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但此次会议并没有制定具体解决方案。直到9月1日,湖北省规范高职招收高中毕业生读一年制中职紧急通知出台。

  在外界看来,政府治理“黑大学生”的一个思路是“快刀斩乱麻”。这团乱麻里,也包含了政府与这些院校之间千丝万缕的瓜葛。

  主管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影视工程学院招生诈骗案的武汉市公安局文保分局局长梅艳珠分析,之所以有那么多家长愿意交钱,买假的录取通知书,其中重要原因就是前几年,一些独立学院利用违规招进来的众多学生,成功地逼迫主管部门妥协。

  “等到政府意识到把关疏忽时,局面已经不可收拾了。”湖北省公安厅副厅长赵飞介绍说,2005年,公安部门接到的有关招生诈骗案多达20多起。

  引发独立学院违规招生的一个大背景是,办学经费除企业投资和学费收入外,多数靠银行借贷。为了尽快还贷盈利,独立学院往往迫切希望能够立即招生、多招生,即使学校仍然是一个工地,即使招来的学生没有学籍。

  这些陷入招生困局的高职院校,对于囤积数千名的预科生,至今仍没明确态度。

  新的受贿“重灾区”

  在湖北省政府对数万名“黑大学生”处理无果之际,9月14日,一个名为“湖北省高校建设工程及财务管理领域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培训班”低调召开。从该培训班传出的消息却异常震撼:2003年至今,湖北省有15所高校的30名责任人因商业贿赂栽跟头,其中6人为校级负责人。

  会议透露,武汉科技大学党政一把手近期相继落马。在新校区建设中,该校原校长刘光临、党委书记吴国民均收受商业贿赂。在刘光临家中,检方搜出数百万元现金。

  6月20日,武汉科技大学的校长刘光临被湖北省纪委带走,检方在其家中搜查出了400万元人民币的现金。

  紧接着,8月中旬,武汉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吴国民被宣布“刑事拘留”。

  《南方都市报》供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