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风雨不让二“月”独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7日03:02 新京报

  宛平城边升起的人造月亮被大风“吹”得短路;真月亮“害羞”躲入云层

  

风雨不让二“月”独美

  昨晚,一轮人造月亮在宛平城楼上空冉冉升起,引得一对情侣驻足观看。本报记者倪华初摄

  本报讯(记者白杰戈)昨晚,一轮明月和一个人造月亮先后升上京西宛平城墙。受天气影响,真月亮大多数时候躲在云层后面,人造月亮因为内部电线在风中短路,“熄灭”了一个多小时。随后的一阵大雨,还让卢沟桥头的民俗演出被迫中止。短暂的风雨之后,数万游客让中秋夜的宛平城重新热闹起来,一直持续到深夜。

  人造月亮被风“吹”灭

  昨晚,宛平城内,卢沟桥畔,中秋夜的活动相继上演。

  当晚6时30分,工作人员将一个直径2.5米,内部装着灯泡,充满氦气的乳白色“气球”升上40米高空,打开开关。远看去,正如一轮“明月”悬在宛平城上空。

  晚上7时许,真正的月亮冲破云层。从卢沟桥上往东看,古铜色的月亮在上,乳白色的“月亮”在下,一小一大,吸引了不少游人的目光。

  7时20分许,突然刮起大风,真月亮逐渐隐没在云层里,人造月亮开始摇晃,几分钟后,人造月亮“熄灭”了。工作人员顺着绳索,把人造月亮拽回城墙上。

  “里边的电线短路了。”工作人员介绍,人造月亮不怕雨,但是没想到会刮这么大的风。随后,他们开始修理人造月亮内部的线路和灯泡,然后再充上气。9时10分,这轮“满月”再次升空。

  “一直得亮到凌晨一两点,游人散了才灭。”工作人员说。

  阵雨搅兴民俗表演

  晚上8时20分许,卢沟桥东侧广场上锣鼓齐鸣,近千游客正在观看舞狮子、跑旱船等民俗表演,天空开始飘起小雨,8时30分许,雨逐渐变大,观众纷纷四散避雨,演出被迫取消。

  “可惜了。”72岁的陈老太太已经表演完了,但还是感到遗憾,她把头花和道具扇子用塑料袋包好,收拾戏服,准备回家。她说,自己住在西城,逢年过节经常参加这样的演出,就是图个大家伙儿热闹。“没想到被雨水搅了兴。”昨晚9时许,雨渐渐停止,宛平城内和卢沟桥畔的人流逐渐恢复,城楼上的表演也重新开始。卢沟桥文化旅游区办事处工作人员预计,热闹的场面将持续到今日凌晨一两点。

  「朝阳区松榆东里」

  老人凑钱买月饼 路人免费来品尝

  300多名老人聚在老年活动站赏月,并表演节目助兴

  本报讯(记者龙婧 实习生朱开云)昨晚6时起,300多名老人聚集在朝阳区松榆东里夕阳红老年活动站,将月饼等食品摆上便道,邀请路人一起赏月,品尝月饼。

  昨晚7时,夕阳红老年活动站,一群白发老人围成一圈,边看京剧边吃月饼,不时爆发出一阵喝彩声。当有路人经过,老人们就会热情地拉住他们,邀请他们品尝水果和月饼。

  老人们说,这些食物都是大家凑钱买的。该活动的发起人裴俊义说,活动每年举办,到现在已经有14年了。活动的内容是老人们表演京剧、评剧、书画、唱歌等。活动提供月饼、水果、啤酒等供大家免费品尝,也会邀请路人一起参观。

  参加活动的观众王女士说,老年活动站面临拆迁,今年应该是大伙最后一次聚在这里赏月了。“大家都很珍惜。”

  「气象」

  突来阵雨撩走月亮“面纱”

  气象专家称降雨将驱散北京上空云量,有利于后半夜赏月

  本报讯(记者林文龙)昨晚8时左右,一场阵雨突袭京城,从西北向东南扫过,城区降雨量平均1毫米左右。气象专家表示,这场降雨反而有利于市民在后半夜赏月。

  气象专家表示,由于天气系统的演变非常复杂,原以为将拖过北京周边的天气系统突然往南移,且冷暖空气共同作用的反应也比预期更激烈,因此带来了一场雷电交加的阵雨,从西北向东南扫过北京城区。

  这场阵雨持续时间在1小时左右,城区平均降雨量在1毫米左右。昨晚22时左右,阵雨过后,月亮露出了它朦胧的“芳容”。

  气象专家称,这场降雨对赏月有意外之喜,它将驱散笼罩在北京上空的云量,大约昨夜11时左右,天空逐渐放晴,有利于后半夜赏月。

  灯红水绿

  

风雨不让二“月”独美

  人们在河中划着带有红灯笼的船以表示吉祥。昨晚7时,数千人走进陶然亭公园,赏月之余,还在湖中放河灯祈福。

  本报记者王申龙婧摄影报道

  

风雨不让二“月”独美

  昨晚9时,和平里附近巷子中,打伞的骑车人路过一水果摊。当晚,一场阵雨突袭京城。本报记者袁烽摄

  他们的中秋节

  姓名:张宝力

  年龄:42岁

  身份:西城看守所所长

  从昨日早上8时接班开始,24小时内,张宝力就得一直呆在看守所里值班。一大早,他就开始安排在押人员过节时的活动。上午是女囚们的联欢会,随后,他开始一个个审核那些申请打亲情电话的在押人员条件,并安排他们打电话的时间,还有就是嘱咐厨房给在押人员改善伙食。到了晚上,他还要带着所有管教民警给在押人员发月饼和水果。

  姓名:于孟贵

  年龄:16岁

  身份:保安

  来自河南的小于今年是第一次在北京过中秋。白天,他已经打电话给家人和朋友,祝贺大家节日快乐。昨晚7时,小于还在单位上班,再过1小时,他下班后就要和同事们去聚餐。小于很是期待,有了那么多来自他乡的朋友相伴,至少在这个中秋他不会感到孤单。

  姓名:王先生

  年龄:27岁

  身份:120急救医生

  “我最怕过年过节。”做了4年急救医生的王先生说,过年过节人多车多,事故发生率较高,也是急救行业最繁忙的时候。这个中秋节,他要在朝阳区的急救站值班,从下午5时到次日早上8时。

  昨日下午,他早早来到站里接班,“这样可以让上一班的人尽早回家过节。”他说,希望在中秋之夜,120的电话铃声越少越好。

  姓名:伍新民

  年龄:26岁

  身份:大学生村官

  “这是我在村子里过的第一个中秋节,很有纪念意义。”今年7月,伍新民大学毕业后,来到昌平区长陵镇麻峪房村当村支书助理。今年国庆节,伍新民在村里值班。中秋之夜,他决定和几位附近的大学生“村官”一起过,“我们弄了两条鱼,再请当地阿姨给我们做几个小菜,吃月饼聊天。”

  本组稿件采写:本报记者龙婧 展明辉 吴晓晶 吕佳瑜 实习生林阿珍LOGO设计叶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