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国人每年闲暇时间至少2700个小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7日23:54 深圳晚报

      国人每年闲暇时间至少2700个小时

      ■与发达国家相差无几■休闲方式简单重复,3/5以上时间属“无效休闲”

      据新华社南宁10月6日专电(记者何丰伦罗博)从春节、
“五一”、“十一”假期屡创纪录的外出旅游人次到“黄金周”引发的消费浪潮……“双休日”实施11年来,国人每年至有少2700多个小时的闲暇时间。

      与发达国家相差无几

      闲暇时间的增多源于“双休日”的实施。国家规定一年有104个双休日,加上春节、“五一”、“十一”、元旦共10天假,全年假日达114天,2736个小时。而学生、教师有寒暑假;国家公务员、科研与事业单位、外企人员等“带薪休假”;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使得农民约有“半年闲”;退休人员绝大多数“赋闲在家”;“远程办公”“自由职业者”的出现,使选择“弹性工作制”者有更多余暇。

      来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天数和工作时间分别为20.92天和167.4小时,全年工作总时数为2008.8小时,按工作时间横向比较,闲暇时间的拥有与美、英、日等发达国家职工差不多。

      “无效休闲”不容忽视

      不过,与闲暇时间增多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休闲方式的简单重复。今年“十一”期间,记者对北京、上海、昆明、桂林等地人们的休闲方式进行了调查。结果有近七成受访者习惯在打麻将、打扑克、网络聊天中度过假期;68%习惯外出购物;“看电视”“上网冲浪”等休闲方式,“运动健身”和“短程旅游”的选择人数只有不到10%和8%。

      旅游策划专业人士陈安宁认为,按国际休闲相关评估标准,类似于打麻将、打扑克这类休闲可归为“无效休闲”。专家测算,按照每年114个假日计算,3/5以上尚属“无效休闲”,真正能刺激劳动力创造性恢复“有效休闲”时间人均不到2/5,只有45.6天。

      如何转化为“效率红利”

      据了解,目前绝大多数人缺乏休假的规划,而对闲暇时间缺乏规划的结果是“越休越累”。多数人表示,他们无法心无旁骛地休假;有部分人认为休假之后“更累”;还有人表示因为“黄金周”期间公务不断,假期结束后还需1至2周调节,才能恢复工作状态;少数人甚至认为,“休假”后工作效率更低。

      因此,不仅个人无法享受到闲暇时间带来的巨大效益,企业、国家行政机关也无法分享休闲后带来的“效率红利”。普斯特高层信息主管刘旭东认为,世界500强企业员工休假与提升效率之间的评估是1:2.5~5.5,即休假之后员工工作效率提升幅度为没休假前的2.5~5.5倍。而在我国,“休闲创造效应”还远未显现出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