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员赴韩考察之路:某些线路类似影迷观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8日03:50 中国新闻网 | |||||||||
本刊记者/郑褚(发自吉林、辽宁) 文/舒文雯 8月下旬的一个下午,沈阳市深井子镇王宝石寨的佟明胜照料着自家门前的菜地,门外的路上,村委会的桑塔纳轿车等待着这位46岁的村委书记。
佟明胜要去于洪区政府交他的赴韩考察学习心得,2006年3到5月,沈阳市举办了六期针对村委书记的新农村建设培训班,每期选出20余名优秀学员,赴韩国进行新农村建设考察,佟明胜是第二批去韩国的考察者之一。 三名官员的留韩经验 佟明胜介绍,王宝石寨是深井子镇最富裕的一个村——他认为这或许是他会被挑选出来赴韩考察的原因。 这已经是佟明胜第三次出国考察,早在1999年,他就去东南亚考察过当地农村的发展经验,2003年,又去朝鲜学习了农业合作经济的经验,与两个多月以前的韩国考察一样,这些考察都是由沈阳市委组织部组织人员,委托中国旅行社辽宁分社带队进行的。 佟明胜和同行的26个人一共在韩国呆了6天5夜,除了去首尔购物,游览景福宫、民俗博物馆等旅游点之外,还专程到光州附近的县区参观。佟明胜说,他们看到了韩国新村运动的成功:再偏远的农村,也有大型的养殖基地、蔬菜批发市场、农产品加工厂。农民人均收入和城市只差百分之几。一个小小的养牛场,四五个人经营就可以达到三四千万的年收益。 吴国峰,工作于吉林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他去韩国的时间是今年5月上旬,当时吉林省由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牵头,组织了一个由各地、市、县党委及政府农业相关负责人组成的40多人的培训团,在韩国中韩海外研修院进行了为期15天的培训考察。吴国峰强调,那是一次正规的培训而非旅游式的考察,在韩国的13天时间,培训学员们每天早上7点起床,出早操,跑步,吃饭。其间只有三天时间外出参观,其余10天时间都是上午听专题讲座,下午进行相关考察。这次培训以学习借鉴70年代初韩国新村建设经验教训、考察韩国“三农”发展现状为重点,讲座的师资以政府官员和新农村政策参与者为主,而参观地点则包括新农村中央会、新农村历史馆、模范村庄等。 吴国峰说,他觉得主要有三个学习心得,第一是要改变农村面貌,必须调动农民自身的积极性,“咱们国家可能只在土改时有过这个群众热情了”;第二,通过这个运动,激发起了一种自强不息的国民精神;第三,韩国对农业的投入相当巨大,“这个也是咱们国家不能比的”。 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陈嘉柱,也是吉林省5月上旬赴韩国培训的参加者之一。 对于新村建设,陈嘉柱说他是“不去也能知道,一看全明白了”。他说,东丰目前已经有11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其中两个村每年由省政府各投入50万元,其余各村也都分别有市县级政府的财政投入。陈嘉柱认为,在设立试点村的考虑上,也应该借鉴韩国“以奖(励)代投(入)”的经验,让好一点的村先走一步,这样来发动农民的积极性,这是他学到的重要经验。 官员出国之路 吉林省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一位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吉林省农业官员赴中韩海外研修院培训考察,是由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负责组织人员,组织部干部教育处负责安排课程和联系出国渠道。干部教育处负责处级以上干部的培训,他们对此次培训的组织方式,可以提供一份地方官员出国培训的“标准程序”。 首先,在年初,他们需要将培训计划上报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之后就在省外国专家办公室的网页上对韩国的培训机构进行招标,当时投标单位有三家,包括中韩文化交流中心,中韩海外研修院和中商国际交流中心。 干部教育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吉林省今年惟一一次由省级单位组织的赴韩培训,他透露,进行这种培训的费用高于一般商业机构组织的观光考察每天150美元的均价。 吉林省委组织部没有计划对县级以下的人员进行这种培训,他们认为没有这个必要。不过,市里和省里都有权批准下级出国考察。出去的方式找旅行社也行,直接联系也行。 韩国的培训机构和中韩两国的旅行社已经对中国官员敞开了大门,承担了吉林省农业官员培训的中韩海外研修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欢迎任何级别的官员组团赴韩考察新农村,他们建议一个团的人数最好在26至40人之间,考察时间可以选择一到两个星期,每人每天的费用为145美元。 北京某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也是赴韩旅游的接待方之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了接待赴韩国考察团,他们还给一些下游旅行社设计线路,联系韩国的接待方等等。赴韩新农村考察是今年比较热的一条线路,他们已经接待过吉林、黑龙江等地的多个考察团。 除培训之外,而韩国一家旅行社的新农村考察线路就像是给韩国影视迷准备的,在它们5天的考察行程中除了坡州市农业技术交流中心、民俗节目,还要参观《大长今》的拍摄地水原民俗村,《情定大饭店》拍摄地华克山庄,以及《明成皇后》拍摄地景福宫。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第37期,总第29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