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苦寻48年 母子中秋喜团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8日05:40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48年前母亲来蓉忍痛弃小儿48年后本报搭桥母子终相聚

  48年前,文绍华婆婆不忍让3岁小儿子被活活饿死,用借来的一张粮票为其买下一个大肉包子后,含泪将其遗弃在成都青羊宫附近。半个世纪后,执著的母爱又让她踏上了寻子之路(见本报2005年12月31日报道)。在本报多方援助下,这对母子终于在昨日团圆,一起度过了难忘的中秋节。

  儿快饿死母亲作出惨痛选择

  文婆婆家住崇州市集贤乡。1958年,当时只有26岁的她已生了4个孩子,家里早已穷得揭不开锅,丈夫在这一年又去世了,留给她嗷嗷待哺的四个儿子。为了生存下去,文婆婆不得不做出把最惨痛的抉择:与其让小儿子饿死,不如把他丢到孤儿院去留个活命。在青羊宫附近的成都市孤儿院门口,文婆婆用唯一一张借来的粮票给小儿子买了一个大肉包子,并趁孩子狼吞虎咽之际悄悄离开。从那以后,她的两耳就一直萦绕着小儿子那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割心般的刺痛让她不时号啕大哭。48年来,老人一合上眼睛,脑子里就满是小儿子那稚气的身影。

  往返成都老母踏上漫漫寻子路

  在随后的日子里,文婆婆虽然与小儿子彻底失去联系,但老人却总是趁一有空闲就独自来到成都,到青羊宫一带打探儿子的下落。文婆婆相信儿子还活着,她总暗暗为儿子祈祷,希望他能幸福地活着,等待母子重逢那天到来。

  去年9月,成都一家电视台播出了一位中年男子寻母的新闻,这位男子就住在青羊宫附近,由于怕母亲无法找到自己,他始终住在破旧的房子里不愿搬迁。文婆婆的家乡人看到这则新闻后,都争着把这个消息告诉文婆婆,47年的寻子希望一下被点燃。当时,文婆婆从成都返家路上刚摔断了腿,躺在病床上的她迫不及待地支撑拐杖,艰难地爬起来,再次赶往成都。

  虽然最后得知电视台寻母的男子并非自己苦觅的儿子,但老人寻子的决心燃烧得更旺了。街边屋檐、立交桥下,都曾经是老人的家;没有生活费用,老人就靠捡拾破烂或沿途乞讨度日。不少市民在获悉老人的情况后都分外感动,不少人流着眼泪帮助文婆婆打听。而寻子路上的重重困难,丝毫未能动摇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思念。

  本报搭桥圆母子48年后团圆梦

  去年12月31日,文婆婆寻子事迹经本报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今年3月,远在天津工作的朱先生在网上看到本报这条新闻后,立刻致电本报,在从本报记者处了解情况后,他踏上了认亲之路。

  昨日,51岁的朱先生带着妻子回到成都,二人在崇州汽车站刚一下车,一眼就看到站在出站口的文婆婆,两双目光相遇后,朱先生早已抑制不住心中的激情,立刻快步冲上前去,一把抱紧文婆婆久久不愿松开。母子俩拥在一起哭了又笑,笑了又哭,最后才在亲属们的劝慰下踏上回家的汽车。

  记者赶到文婆婆家时,文婆婆及其3个儿子正盛宴招待这位远到的“客人”,一家人围坐一起举杯畅饮。据朱先生介绍,他的养父母都是南下干部,因为养父朱老在解放战争中负伤后失去生育能力,1958年,朱老的一位朋友路过青羊宫时,无意间发现这位无人认领的孩子,于是将朱先生带到了朱老家。几年后,朱先生随养父母一道去了内江。而长大成人后的朱先生又因工作去了天津。自朱先生懂事之日起,他就不断打听生母的近况,无奈音信全无。

  让朱先生万万想不到的是,“家乡的《华西都市报》搭桥,圆了我几十年的认亲梦!” 记者王仁刚摄影报道

  报料人:张女士线索奖:50元(短信代码:42520602)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