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发展群众利益 形成强大凝聚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8日07:10 海南新闻网-海南日报

  1992年以来,南田农场坚持以发展群众利益为目标,以改革促发展,不断推进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放手调整经济结构,企业实力持续增强,职工收入持续增加。职工劳均收入从1992年的1705元,增加到2005年的25023元,13年间增长了14倍,最近3年连续位居海南垦区第一名。南田农场已经从海南垦区的一家特困农场,发展成为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的标兵农场,在广大职工群众中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

  加强班子建设:努力打造带领职工群众发展致富的坚强核心

  南田农场把完善领导体制作为重点,在省农垦总局的领导下,不断增进领导班子的团结,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以及带领职工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能力。2002年,农场抓住组建海南神泉集团公司的契机,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农场和集团公司共同设立一个党委,实行“一套班子、二块牌子、领导交叉任职”,内部形成董事会、党委会、领导班子会、职代会、队委会等五个层次的管理机制,既保证企业的规范化运作,又保证党组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

  围绕群众利益谋发展,是南田农场领导班子始终坚持的一条硬原则。他们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切实保障职工群众对企业经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紧紧依靠职工群众办好企业。农场每年召开两次职工代表大会,就农场发展的重大问题广泛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使各项决策充分体现职工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同时,切实抓好场务公开,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大问题、特别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向职工群众公开,接受监督,促进了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落实。

  南田农场场长、集团公司董事长、全国劳动模范彭隆荣深有感触地说:“国有农场是职工群众共同拥有的企业,维护和发展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农场追求的最大效益,也是农场在新形势下对国家、对社会做出的最大贡献,我们任何时候都要把职工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切实转换经营机制:激发职工群众发展致富的内在动力

  国有农场既有组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优势,同时对于种植业又存在着管得过细、但难以管好的弊端。南田农场领导班子清醒地看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积极推行统分结合的家庭承包经营,重构微观运行机制,既放大了农场“统”的功能,又有效激活了职工家庭“分”的作用,大大提高了职工群众对国有资产的关切度,为推动农场发展、增加职工群众收入注入了持久动力。在非胶生产领域,农场将国有土地按户分配给职工群众,实行“两统一分”的家庭承包经营。“两统”就是农场把国有资源的配置和管理统起来,把职工自营经济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统起来,例如,对职工种植芒果实行统一种植规划、统一机耕、统一种苗、统一技术措施、统一市场服务;“一分”就是把职工能自理的一分到底,由职工家庭“自我投入、自我经营、自我积累、自负盈亏”。在国有胶园的收入分配上,实行定产部分收入按职工35%、农场65%的比例分成,超产部分收入职工全留的承包分配办法,“交够企业的、剩下的全归自己”,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对场办企业,则从产权转让入手,全面推向市场,把国有国营转变为民有民营,形成了适应市场竞争的经营机制。

  南田农场以“四论”看干部,激励管理人员围绕企业增效、职工增收抓好生产管理。他们评价干部,不论亲疏,而是以效益论英雄,以效益论业绩,以效益论升降,以效益论奖惩。全面推行岗位、绩效、薪酬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按干胶产量、上缴款、总产值、劳均收入等指标的完成情况来决定干部的工资待遇和任用,通过年终结算和检查验收,盈利的部门和单位按利润总额的10%奖励干部,还奖励综合效益考评排在前三位的部门和单位的有关领导出国考察,对亏损单位则相应扣减干部的工资。农场每年评选“十佳经营能手”与“十佳公仆”,并给予奖励。2004年,通过效益考核,提拔任用了28名干部。奖惩出管理、出效益,农场广大干部焕发出一心一意为农场谋发展、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的崭新风貌。2005年,农场干胶生产在大灾之年仍增产117吨,干胶为企业增收近200万元,增幅在全垦区排名第二。今年6月,胶工平均工资达1200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97元,增长70.7 %。

  放手调整产业结构:

  开辟职工群众发展致富的广阔渠道

  南田农场原来是以橡胶为主业的农场,10多年前橡胶面积曾高达7万多亩。上世纪90年代的一场台风,摧毁了农场的大片橡胶林,使农场沦为全国农垦十大亏损企业之一、海南农垦五大贫困农场之首。这场自然灾害对南田人来讲,是祸,也是“福”。惨痛的教训告诉他们,光靠吃“橡胶饭”,既难以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挑战,也富裕不了一方职工群众,必须在发展橡胶生产的同时,用足资源优势,做好产业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努力开辟职工群众持续增收的新渠道。

  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发展以芒果为主导的非胶高效农业。南田农场领导班子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农场虽然地处台风走廊,但具有天然温室之称,种植芒果具有早熟的优势,趁春节前后市场空档上市,肯定能卖大价钱。为此,他们向职工群众发出了“大力发展芒果生产,合理改善产业结构”的号召。为充分调动职工种植芒果的积极性,农场在土地、资金、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服务、市场营销等方面,配套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在土地使用上,农场把优质土地承包给职工群众种芒果,3年内免交土地租金。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资金改善水利、电路、道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在资金上,建立芒果扶贫资金,帮助困难职工打水井、买果苗。在技术服务上,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合作开展芒果种植技术攻关;通过开展“芒果科技创新”活动,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成立了科技领导小组和芒果技术协会,健全科技网络,做到队队有技术辅导员,年年有技术辅导讲座,大规模开展芒果实用技术进村入户活动。在市场营销上,农场组织人员到北京、武汉、广州、福州等10多个大城市设立经销点,开拓市场,每年重奖营销大户。这些措施出台后,职工群众种植芒果的热情高涨,全场芒果种植面积每年递增5000至6000亩。至2005年底,全场已种植芒果4.5万亩,年产芒果3.8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芒果生产基地。南田农场的台农一号芒果和贵妃芒果先后被世界粮农组织和中国果菜大赛组委会评为“中国果王”和“中国果后”,南田“神泉”牌芒果进入沃尔玛等各大超市。今年年初,彭隆荣出席在南非举办的第八届国际芒果论坛大会,并成功争取到第九届国际芒果论坛大会在南田召开。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有效地提高了芒果的市场占有率和产品附加值,促进了职工增收。目前,全场职工98%拥有芒果及其相关联的一份产业,修建了3000多栋“芒果楼”,102户实现了“一份产业、一栋楼房、一辆小车、一份股份”的小康目标。

  发挥优势,筑巢引凤,大力发展温泉旅游业。南田农场有丰富的温泉资源,地处国际滨海旅游城市三亚境内,开发温泉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农场坚持高起点谋划,推出南田温泉暨南田国际热带风情旅游城开发建设项目。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积极参与省市和农垦总局组团招商活动,加强推介和合作,搞好招商引资,全力营造投资者安心、放心、舒心的社会环境。几年来,共与香港丰联集团、广州珠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大企业签下了近60亿元的开发项目合约,已经建成了五星级的南田温泉旅游度假城。2005年,温泉旅游营业收入达到518万元,成为农场新的经济增长点。

  实行基地带动,发展特色农业,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几年来,南田农场引进新疆兵团搞南繁制种,引入珠海客商发展笋壳鱼养殖,形成特色种养殖基地;与新加坡客商合作种植兰花等花卉,形成花卉基地,使南田的北山洋高效农业基地成为农场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全场高科技农业观光示范基地面积达3000多亩。

  打破“三个界限”:

  全心全意为并场队职工群众发展致富创造条件

  1977年和1981年地方并入南田农场的黎族自然村73个,其中1977年并入18个,1981年并入55个。经过调整,目前南田农场有并场队(农业队)49个,人口14718人,在职职工1135人。南田农场历届领导班子都认识到,没有并场队的小康,就没有南田的小康;没有并场队长期的稳定,就没有农场的长期稳定。他们从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共同发展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并场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他们打破农场老连队和并场队之间的土地、政策和职工身份三个界限,使并场队群众共享国有资源和农场发展的成果。2005年,并场队职工劳均收入21356元。目前,并场队(农业队)职工每户都有一份产业,人均土地4亩多,比并场时带入的土地多了两倍。

  坚持把并场队纳入农场统一规划和建设。农场在制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坚持老连队、并场队“一盘棋”,把扶持并场队发展作为重要内容,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政策、统一分配、统一培养和使用人才、统一建设、统一福利待遇,并且从并场队群众迫切希望解决而又能办到的事情抓起,一任接着一任干,使并场队的经济社会与老连队同步发展。

  大力扶持并场队职工群众调整农业结构,增加收入。1992年,针对部分并场队职工群众思想比较封闭保守、不愿种植芒果的情况,农场及时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在农垦总局的大力支持下,农场先后投入资金800余万元,改造土地3000多亩,进行热带高效农业开发;将1000多亩橡胶更新地分配给水库移民的并场队职工群众种植芒果,10多年来累计免收并场队职工群众地租款300多万元;对缺乏资金的并场队职工,由农场向信用社担保,提供小额贷款;农场经常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并场队的果园进行现场指导,并投入资金引进、改良、推广优良品种。同时,农场还注重从不同侧面树立了一大批并场队职工群众勤劳致富的典型,有效调动了并场队职工群众劳动生产的积极性。

  重视抓好并场队党员和干部队伍建设。南田农场重视加强并场队的基层组织建设。生产队建立了由生产队队长、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团委书记、割胶技术辅导员、芒果技术员组成的队委会,党员、干部、生产骨干的带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有力地推动了并场队发展和社会稳定。农场党委重视从并场队职工中培养、选拔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任用并场队少数民族干部。几年来,从农场机关到分场再到生产队,大批民族干部纷纷走上了各级干部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目前,农场少数民族领导干部有164名,占农场各级领导干部总数的46.9%;来自并场队的少数民族干部有120名,占88%;有少数民族医务人员23名,占25%;有少数民族教师69人,占39.4%。

  坚持不懈地改善并场队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南田农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向并场队倾斜,多年来投入大量资金为并场队职工群众解决住房问题,硬化居民点道路,大大改善了并场队的生活环境。对处于革命老区、水库搬迁区、温泉开发区的并场队,农场加大投入,打井、拉电、通路。目前,全场并场队全部实现通广播电视、通电、通水。2004年,农场投入200多万元,为温泉开发区搬迁的67户并场队职工群众按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标准修建了住房。农场还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在并场队各居民点建起了小学、幼儿园、卫生所、文化娱乐室等。并场队职工群众从身边的变化感受到了小康生活,“跟着南田,日子越过越甜”。

  目前并场队的贫困面虽然不足1%,但农场仍然一如既往采取措施扶贫帮困。农场设立的神州第一泉教育基金会和芒果扶贫基金会,已经分别累计资助136名和17名少数民族子女到大中专院校学习。长年开展“一帮一”、“结对扶贫”、“助学帮困”以及领导干部联系困难职工活动,从场长、书记到生产队干部,每人每年联系帮扶一户困难民族职工群众。在场部建起了敬老院,把几十名并场队的鳏寡老人集中照顾,每月给予生活补贴,使他们的基本生活和医疗得到保障。全面落实了低保政策,把并场队85户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三亚市的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南田农场打破并场队土地、政策、职工身份三个界限的做法和成效,在垦区引起强烈反响,也使南田人引以自豪。南田并场队的职工群众说:“有些地方闹退场,拉也拉不住。我们这儿是爱场如家,赶也赶不走!”

  搞好联结扶贫:以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致富为已任

  在致力于农场发展、为职工群众谋福利的同时,南田农场领导班子不忘周边群众。从2002年开始,南田农场发挥自身的技术和管理优势,与周边国家级贫困县陵水县和保亭县积极开展科技联结扶贫活动,把周边农村群众带动起来,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路子。农场先后抽调400多名党员科技示范户和致富带头人组成扶贫小组,深入周边农村开展以“帮思想、帮技术、帮种苗、帮营销”为主要内容的科技联结扶贫活动。截止2006年6月,南田农场与保亭、陵水两县的5个镇、21个村委会、83个自然村的3000多户黎族群众结成扶贫对子;共举办芒果种植技术培训班46期,印发技术资料6000多册,扶贫种植芒果1.9万多亩。在参加联结扶贫的农户中,有400多户年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有174户年收入超过1万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