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用温润性格制造世界最硬材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8日07:44 潇湘晨报

  ——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

  抓拍黄伯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他总是把后脑勺留给摄影师。如此正面、丰富的照片,是本报记者在2个小时的专访后才拍到的。

  记者 朱辉峰 摄

  2005年7月至2006年4月,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吴官正等四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相继来到黄伯云领衔的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视察。在陪同吴邦国视察时,黄伯云介绍了一张挂在墙上的大照片,并在解释时模仿外国专家手势竖起大拇指:“外国专家也说我们的东西先进!”吴邦国也举起大拇指:“你们做得好!”(资料图片)

  “这个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有着温润如玉的性格,渊博宽厚;静能寒窗苦守,动能点石成金……大哉黄伯云!”这段话,来自2005年度CCTV“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给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院士的颁奖词,一年过去,依旧清晰。

  为什么这个衣着简朴的湖南人,可以结束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连续六年空缺的历史,一举夺魁?为什么这个非航空系统的教师,却征服了世界上最硬的材料,实现大型民航客机和战斗机的刹车材料国产化,保障航空战略安全?为什么这个能做上亿元大项目的校长,却没有成为一个有钱人?一年之内,四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造访他的实验室,他为什么能成功?

  10月1日,国庆节上午,在其倾注心血打造的学科制公司——博云科技上市最后准备阶段,我国新材料研究领域著名科学家——黄伯云院士接受了晨报记者的专访。

  在美国研究却被警察包围

  黄伯云的故事开始于留学。

  1978年,毕业留校已经9年的黄伯云参加了出国人员考试,在原中南矿冶学院所有参考人员中总分第一。1980年,他前往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此时的黄伯云,身份仅是访问学者。

  抵美不久,导师就交给他一项几位研究生做了多年仍未解决的难题。黄伯云为此夜夜加班,两个月后,他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导师十分惊喜:“这是一个重大进展!”随后就提出让黄伯云攻读博士学位。由于访问学者转为研究生要经过教育部批准,导师立即给中国教育部写信:“黄先生有出色的研究才能,爱荷华州立大学愿为他提供全部奖学金,支持其攻读博士学位。”黄伯云由此再迈出关键一步。

  读博期间的学习竞争同样激烈。第一学期第一次考试是“力学冶金”课程,他只得了61分,心里非常着急——按惯例,这样的成绩将被取消奖学金。黄伯云反复翻查自己的考卷,发现有一个地方似乎是任课教授的失误。于是他去找这位教授,教授经过仔细推敲,认为的确是自己有误,便又为黄伯云加上了5分,并竖起大拇指高兴地对黄伯云说:“You are number one (你是第一名) .”后来黄伯云才知道, 原来大部分人只得了40多分。

  黄伯云喜欢工作到凌晨,但这也给他带来一次意想不到的结果。1985年春天的一个深夜,他做完试验又已经是凌晨了,当他要去计算机中心大楼取试验结果时,由于没有带雨伞,只好快速冲向大楼。没想到,突然眼前车灯大亮,几辆警车迅速把他包围了——原来警察们收到假“情报”,把他当成了偷计算机的小偷。当事情弄清楚后,警察们很受感动,礼貌地把他送回了家。

  回国后只有两辆单车

  1988年,完成博士后学业的黄伯云携妻带女回国。当时出国正是火爆大热,黄伯云“逆市而行”。9月3日和9月13日,新华社和《人民日报》海外版分别报道了黄伯云回国的消息。这是相当高的“待遇规格”,因为他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位在美国完成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学业归国的留学人员。

  “在美国时是两部汽车,回来后两辆单车。单车前面挂一个钩,后面挂一个勺,要买锅买盆。”黄伯云回忆说。生活有了天壤之别:没有了别墅,没有了“绿卡”,工资只有在美国的几百分之一,挤在不到40平方米的房子里。没有户口,享受不到“国家粮”的待遇,只能到小商贩那里高价购买“黑市米”。家里第一次开伙,吃的就是“黑市米”,用的是借来的碗筷。

  “博士后就排博士后面”

  困难的还不仅是柴米油盐。一次,黄伯云去某个部门办理申请手续,结果一个审批人员说:“你是博士后啊,我们很多博士都没有经费,你是博士后,那就排在博士后面吧。”弄得他哭笑不得。

  似乎很多地方都有软钉子。2002年4月23日,新华社发布一条很少见的消息:长沙市纪委和市监察局日前向全市通报,对因延误工作给全市经济环境带来影响的5名干部分别给予党内警告、行政警告以及扣发奖金的处分。

  这次处分的幕后原因,正是黄伯云在长沙申请新征土地10公顷,规模开发技术成果。但是由于要盖的章太多,各单位又拖拉成风,以致报建手续在长达一年的时间内仍未办好。后来,省委领导得悉此事,当即责令长沙市相关部门予以严肃查处。

  高价买回一堆废料

  黄伯云盯上的是飞机刹车副,俗称刹车片。飞机是摩擦刹车,过去,刹车副都是金属材料制成的,其耐高温性、比重以及使用寿命等都不理想。1980年代,英、法、美三国先后研制出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这种最新一代航空制动材料,可在1000多摄氏度高温下使用,却只有钢铁四分之一重,被称为“黑色的金子”。

  当时,我国不少飞机,包括战斗机都已经开始逐步使用该刹车副,但它是一种易耗品,一般一年就要换一次。一架波音757,一次要换72盘,而且价格昂贵。国外对制造技术和方法高度保密——每卖一副新盘,要把旧盘先收回去!同时,在航空航天飞行器上,越来越多的关键部件要使用“炭/炭”材料了,“炭/炭”被人家垄断,我国的航空战略安全和国防安全就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威胁!

  研究“炭/炭”的过程中,黄伯云带着一班人去国外一家很有名气的公司参观,对方不允许他们参观生产车间,说:“参观了以后,你们就可以缩短20年的时间了。”到另一个国家去,也是一样。

  后来,黄伯云他们花一大笔钱买回了一个样品,可经过解剖发现,竟然是个废品。“耻辱啊,你没有东西,人家随便就可以把你糊弄了。现在我们和这些外国公司的关系就不一样了,我们有自己的东西,人家就会找上门来有求于我们。上次我去意大利,对方就说‘我把我们这个让给你,你能不能把你的也让给我’。”直到最终研究成功,获得大型民用飞机刹车盘制造许可证,黄伯云才有了顺畅的感觉。

  “活着就要拼命干活”

  提起黄伯云,他的科研助手刘祖铭很有感慨:“一碗牛肉面、一碗稀饭、一碟泡菜。这就是我和黄老师出差时最常吃的。难得坐下来正规地吃一顿饭。”

  刘祖铭说,这样的饮食搭配使得吃饭速度变快了,而黄伯云是出名地“吝啬”时间。黄伯云有“三快”,吃饭快、走路快、工作节奏快。比如走路,别看黄伯云年近花甲,一般人却很难赶上。黄伯云的另一位搭档易茂中教授说:“他不是走路,是竞走。”这一点,与黄伯云固定的生活习惯有关,他总是三点一线:从家里到办公室400米,从办公室到实验室600米,从实验室到家1000米。这样天天走下来,不快也难。

  两次采访黄伯云,记者都看见他穿同一条棕色裤子,并不笔挺。刘祖铭介绍说,黄伯云基本上是换着穿两条裤子,人们都知道这是黄老师的女儿从美国给他买的,一条7美元,另一条9美元,差不多是美国最便宜的裤子了。当记者问及此事时,黄伯云笑着说:“这真不是高档货。粗茶淡饭最舒服,天天吃肉也会烦,吃穿得太好了反而不舒服了。”

  不打牌,不跳舞,几乎没有任何业余生活,黄伯云习惯早上6点半出门,晚上12点后回家。以“活着就要拼命干活”为口头禅的他还有“半夜扰民”的习惯。刘祖铭就清晰地记得去年10月2日晚,当时黄伯云利用国庆期间指导刘的一篇论文,讨论后回家时已过了午夜12点。不料,凌晨两点多刘祖铭被电话叫醒:“那个方法还是有点小问题……”

  事实上,黄伯云所在实验室的大多数人都有类似“发怵”经历。当然,学校的行政人员更是经常接到“半夜电话”了。“但他自来就有亲和力,从来没有正面批评某一个人,都是正面的引导,这让我们心里很舒畅。”易茂中说,正是由于黄伯云的温和个性,才将这个创新团队整合在一起,一路乘风破浪。“他是一个战略科学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