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国庆携中秋 民俗助欢腾传统节日魅力期待复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8日08:36 东方网-文汇报

  丹桂飘香,兔灯引路,前天晚上的桂林公园,宛如广寒宫,却比广寒宫要热闹百倍。一场极富唐韵风情的游园会,延伸出了一个别样的中秋夜。

  “唐韵中秋”复古民俗

  重现传统中秋佳节中一切有趣而温情的细节,正是桂林公园游园会最吸引游人的地
方。从南门进入,悠长的甬道上,人面兔身的玉兔二爷、小巧精致的桂花糖粥挑子等一件件讲述中秋民俗的手工艺品,带着游客开始了赏月旅程。园内的工作人员身着唐装,为游客端来桂花茶、桂花酒、桂花糕等民俗小吃;曾经消失半个世纪以上的中秋祭月和烧斗香等经典习俗和各地社戏,向游客展现了一个完整的民间中秋节。就在一座座亭台楼阁里、一株株飘香桂树间,布置了500多件和中秋节各地民俗相关的展品和现场工艺品,很多展品还是首次来沪亮相。

  发掘内涵复兴传统

  由于黄金周期间传出国务院指示研究将中秋等传统节日列为法定假日的消息,人们都不约而同地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传统节日成为法定假日之后,传统文化是否便能自然而然地得到复兴?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不少网民在网上提出,如果中秋不赏月、重阳不登高,哪怕有再多的假期,也只不过是增加了一些“月饼节”、“粽子节”,只能带来假日经济的红火。只有深入发掘传统节日深厚的内涵,使之承载相应的文化活动,才能使传统节日重新焕发生机,并带来文化的深入民心。

  不过让人欣喜的是,这个中秋节,大江南北的中国人已经开始在为传统节日的复苏和创新进行努力。在海南,作为道教南宗宗坛的定安玉蟾宫则推出了包括博饼、猜谜、抛帕招亲以及放孔明灯祈愿在内的“赏中秋月,抒中华情”赏月会,利用中秋节这个传统文化符号,尝试将黎族与闽南的文化元素相结合。

  民俗文化的复兴,展现的是中华文明以开放的心态面对西方文化、进而重树自信心的表现。从中秋开始,人们正在尝试着使传统节日所凝聚的文化意蕴获得更加宽广的释放舞台。

  本报记者邵岭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