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长征精神不朽画卷——观纪念长征70周年书画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9日10:26 国际在线

  

长征精神不朽画卷——观纪念长征70周年书画展

  《大渡桥横铁索寒》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馆藏长征书画精品展览》9月29日至10月9日在军事博物馆展出。这个规模宏大的展览,无疑是献给长征胜利70周
年的一份厚礼。

  展出的100余件书画精品,是军事博物馆从历年收藏的400余件长征题材书画作品中精选的,其中有郭沫若、赵朴初、启功等书法大家的翰墨精品,有董寿平、亚明、关山月、孙其峰等著名画家的丹青妙笔。这些美术作品再现了红军长征中遵义会议、娄山关之战、腊子口之战、胜利会师等重要历史事件,表现了红军将士崇高的革命理想,是对长征精神深刻的艺术诠释。书法作品以长征题材的诗词名作为主要内容,或雄厚苍劲,或古朴自然,抒发了峥嵘岁月中的革命情怀,表达了艺术家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长征精神的敬仰之情。

  这次展出的中国画作品按照长征行进的时间顺序排列,作品主题鲜明,思想内涵丰富,艺术风格各具特色。其中王本诚的《长征第一桥》、《长征第一山》,在沉郁苍茫、雄强博大的构图中蕴含着深刻的意义。陈维信创作的《乌江夜月》,乔任侠的《万里北征》和刘仑的山水画《红军渡激流》,气势磅礴,意境苍莽,画面山路迂回,丛林茂密,结构繁复,场面宏伟。何廷光的《金沙江畔》和张幼矩的《皎平渡口潮金沙》,运用水墨的渲染、点线的结合、墨色的多变,表现出主题的重大,蕴含着独特的审美情趣。

  卜敬恒的《岷山晴雪》和亚明的《岷山雪》,表现的是过雪山的场景,画面主要突出人物,构图的自由度更大,视觉上的庄重感、力量感也更强烈。仲儒乾和贺成的人物画《征途无路竟万里》和《草原之夜》,通过对长征途中战士的刻画,描绘了鲜活的红军群体形象。在花鸟画中,于希宁和宋吟可的《红梅》,则表达了对生命的礼赞。

  值得一提的是由徐燕孙、吴镜汀、王雪涛、卜孝怀、王国经、关松房等32位中国老一代著名画家集体创作的国画长卷《万里长征图》。这一珍品卷长44米,宽0.54米,是老艺术家在上个世纪50年代重走长征路之后的集体创作结晶。图中山水、人物、花鸟融为一体,对重点事件、重点人物进行了惟妙惟肖的刻画,使长征的伟大壮举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体现了画家对长征将士的深厚感情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与《万里长征图》相映生辉的还有由陈云诰、许宝蘅、诸季迟、张伯驹、廖旭人等26位著名学者、书法家、收藏家以《万里长征图》为题,填写的26首《满江红》,分别用精到的小楷和手札形式落墨,汇成册页,长7米,宽0.4米。《万里长征图》和《满江红》册页连袂展出,可谓珠联璧合,浑然天成。

  展出的国画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再现了长征这个历史性的伟大壮举,反映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的精神面貌,总体上呈现出雄伟、豪放、厚重、质朴的创作风格。

  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作品历来重视情感世界的再现。这些展品十分注重艺术美与历史的结合,注重抒情性和观众的心理沟通。驻足一幅幅作品前,仿佛能感觉到那些呼啸的旋律在忽隐忽现地回荡。画家用激情的笔墨,不仅抒写胸中满腔的激情,还给了我们许多深刻的启示。

  展出的书法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各异,真草篆隶,相映生辉。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泽东诗词手迹《七律·长征》、《沁园春·雪》、《清平乐·六盘山》、《忆秦娥·娄山关》,这些极其珍贵的手迹,气势磅礴,在动荡的墨块、激扬的线条、强烈的对比、饱满的气势中,蕴含着力量和激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体现了一代伟人的雄才大略。郭沫若、周而复创作的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作品通篇渗透着浓浓的文人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赵朴初、启功、赖少其、欧阳中石等创作的长征诗词,强调对“生命勃发”意趣的表现,注重对“自由恣肆”和“内在精神现象”的表达,呈现出一种豪放、肃穆的情致。张海、刘江创作的书法对联,娴雅大方,平中寓奇,加之用笔藏露互参,形成了鲜明的节奏和韵律感。沈鹏、李铎、申万胜用丈二以上的巨幅书写了毛泽东诗词,作品追求重、拙、大的浑厚之美,以博大沉雄的力感和气势感染观众。

  

长征精神不朽画卷——观纪念长征70周年书画展

  《万里长征图》局部

  来源:《解放军报》 崔勇波 记者 汪泾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