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记者探访中国最大核聚变研究基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2日02:12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成都十月十一日电题:探访中国最大的核聚变研究基地

  中新社记者杨杰

  为了追逐光明,中国古有“夸父逐日”;为了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中国今日有一群“现代夸父”正在不舍昼夜地探索核聚变能源。

  有“核聚变研究奥运会”之称、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世界聚变能源大会,因为中国环流器二号A装置的光芒,选择中国成都作为举办地,会议将于本月十六日开幕。盛会启幕在即,记者走访了位于成都的中国最大的核聚变研究基地。

  中国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院长潘传红介绍说,中国核

能源的开发战略,可以概括为热中子堆、快中子增值堆和聚变堆三个阶段。聚变能因其核燃料是从海水中提炼的氢的同位素氘和人造核素氚,可以说是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据测算,每升海水中所含的氘如发生完全聚变反应,能释放出燃烧三百升汽油的能量,而且比石油等化石能源更清洁,没有温室气体排放。因此聚变能源成为二十一世纪公认的换代能源。

  潘传红说,中国从五十年代开始受控核聚变研究。四十多年来,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先后建成中国环流器一号、中国环流器新一号和中国环流器二号A装置。二00五年十二月,中国环流器二号A装置首次达到近堆芯条件;今年二月,在二千万度的高温条件下,实现了

等离子体电流达到四百千安、连续十二次左右的重复稳定放电,表明中国已具备开展近堆芯条件下的聚变堆前沿课题研究能力。

  记者在该院聚变科学所,见到了中国环流器二号A装置。该装置高约十米、重约五百吨,矗立在房间中央,有关科研人员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种实验。

  据中国环流器二号A项目负责人杨青巍教授介绍,通过科学家所取得的实验结果,人们看到了利用核聚变能发电的曙光。今后,研究院将通过进一步试验来验证稳态燃烧等离子体物理,验证工程技术、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的可行性。

  潘传红告诉记者,目前该院科研人员正积极参与到“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ITER)计划”中。这项继国际空间站之后,国际间最庞大的科研合作项目,今年已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该计划的七方成员为中国、欧盟、美国、俄罗斯、印度、日本及韩国,计划合力建设世界上第一座聚变实验堆,加快开发核聚能源的进程。作为ITER七方成员之一,中国将在此项计划中承担百分之十的部件制造,涉及中子屏蔽包层、堆级超导磁体技术和产氚实验包层等核心技术,由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及中科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共同承担。

  潘传红认为,中国加入ITER计划后,将平等地享有该计划前期的背景

知识产权;将中国的核聚变科研水平快速地提高到国际前沿;借助ITER这一平台,迅速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造就一批国际一流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物理学家。

  潘传红院长表示,包括该院三百名科研人员在内的中国专家,将在这一计划中发挥作用,为人类共同面临的技术难度最高、时间跨度最长的科学技术挑战作出应有贡献。

  潘传红说,根据目前专家们公认的看法,核聚能源成为替代能源,至少还需要五十年之久。中国“现代夸父”探索核聚变能源的路还长,相信通过他们的努力,新的替代能源——核聚变能源必将为人类源源不断地提供清洁、可靠的能源。(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