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北京前门拆迁始末:一级警督迁离损失百余万元(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2日13:47 国际在线

  住着洋房,过着贫民生活

  原住在大栅栏煤市街214号的王德明买到了商品房。房子在崇文区安乐景泰家园,147.89平方米,首付35万,当时的价格是一平方米5000元。

  “可是你要知道我是被拆了三处房,自己又添了10万,还向银行贷款30万,才买得
起这一处房的啊。”60多岁的王德明对记者说。

  从2003年开始王德明就被拆迁,今天赶到这儿,明天赶到那儿。第一处被拆掉的房子,在河北沧州,是继承岳父的财产,400平方米院子加上房子,给了35万的补偿款。第二处在北京,是王德明老伴单位的房,一间不到25平方米的职工食堂的伙房,2005年拆除,得了8.5万元的补偿。

  最后一处就是煤市街214号这所老宅了。房子是王的父亲解放前和人合伙买的,北京的老式木质楼房。当年这里是北京最繁华的八大胡同之一,一排的木阁楼,一直连到珠市口,早先是春院,父亲买来做了当铺。

  王德明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才于2003年将这处祖产要了回来,他在这里开了个杂货店,店不大,只有21.4平方米,但是门脸房,一个月能有一千多元的收入。

  这些收入对于王德明来说太重要了,他从43岁知青返城后就无业,一直靠妻子的工资生活,妻子退休后,只有800多元的退休费,现在靠这个小店养活自己没有问题了。

  但是,小店才开了一年多,这里又要拆了。拆迁补偿费加营业损失费再加提前搬迁的5.5万奖励费,一共拿到了27.8万元。

  “这一拆等于把我的饭碗也砸了。”王德明沮丧地说。

  煤市街是前门地区的繁华地段,这里的临街房屋做生意都比较早,有70%、80%的人将自己的房子对外出租或者自己经营,一拆迁,大多数人就断了一份生活来源。

  王德明现在一年需要交物业费3000多,取暖费4400。这些费用全部都由他的儿子承担。儿子28岁了,明年就要结婚,王担心,儿子承担另一个家的时候,是否还有能力承担他的养房子费用。

  拆了三处房,才买得起一处房,买了房却又养不起房。孤立地看,王德明的故事似乎有些极端。但前门、大栅栏地区“王德明式”的家庭不在少数。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的“北京城区角落调查”课题组的调查数字,是一个很好的注解。

  《北京城区角落调查》对居住在前门、大栅栏的街坊是这样描述的:“离退休、内退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在校学生、从事家务劳动等为主,占71%,他们中是困难边缘户多、失业户多、残疾人多”,“平均工资每月1000元”。

  住在草场六条41号的杨先生说自己在国企工作,一辈子挣的钱,不过是8万元。

  他将自己的一生分为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是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末,当了十年的二级工,一年挣400-500元;第二个十年是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末,工资涨到每月60-70元,还有每月为数不多的副食补贴,10年间大约挣了1万元;接下来的是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末十年,一月挣200多元,十年收入是2万-3万元,而到1990年代后,收入增加了,他也下岗内退了。

  “不拆还有个屋住,拆了就没地方住了。”杨先生总结说。

  “我现在是住着洋房,过着贫民生活。”王德明的总结是,“居住条件是上去了,可生活水平下降了,典型的因拆致贫。”

  其实,说这话时王德明的心情很复杂,他是眼看着周围房价飞一般地涨起来的,他拿不定主意是不是该庆幸自己早买了这处房。南方周末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