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美国测量船集结在日本监视范围接近冷战水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4日00:01 环球时报
美国测量船集结在日本监视范围接近冷战水平

美国的测量船在东亚海区进行活动。美国要监视东亚地区所有的潜艇活动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美国海军已将现有全部5艘音响测量船集结在日本,专门监视在东海和南海水下活动的中国潜艇。另外,随着朝鲜成功进行核试爆,更加严密地从水面和水下监视进出朝鲜的各种舰艇,也是美军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日本媒体认为,如此一来,美军部署在西太平洋区域内的早期预警侦察系统已相当密集,其规模和监视范围接近冷战时期水平。

  探测情报的功能强大

  据美国海军网站称,音响测量船属于海军辅助船,隶属于军事海运司令部。据《朝日新闻》披露,“效率”号和“长毛牧羊犬”号音响测量船已于8月17日抵达日本横滨基诺思船坞的A、B锚地,它们在此进行休整补给后,可能南下冲绳那霸基地,对冲绳近海及东海水域进行探测。据日本横滨港务局的数据显示,在冷战结束的最初几年,美国音响测量船光顾的次数寥寥无几,但自从2004年美日签订新型安保关系后,这些船只靠港次数便显著提高,2004年为23次,2005年为32次,今年前8个月就达到26次。

  美国共发展了三种级别的音响测量船,但目前服役的只剩下“胜利”级和“完美”级,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避免被他国海军误伤,所有音响测量船自1989年起都漆成暗灰色,舷号也用大型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标注。以抵达日本的“效率”号(T-AGOS21)为例,这艘属于“胜利”级的测量船摈弃了传统的单体船构造,改用耐波能力强的双体船形(SWATH),供船员工作及生活的甲板区域宽约30米,整条船看上去就如同漂浮在海面的“钢铁筏子”。即使在9级风浪的条件下作业,该船的摇摆幅度也不会超过8度,而6000吨级驱逐舰此时的摇晃程度至少达30度以上,这使得“胜利”级音响测量能在大风大浪中坚持相当长的跟踪时间,避免目标借助恶劣气候逃脱跟踪。它的“耳朵”是从船艉下方拖曳的一条长达2000多米的低频声呐探测器LFA,这些探测器在150-450米的海底摆开“一字长蛇阵”,周围550公里范围内活动的潜艇差不多都在它的掌控之中。不过也有资料显示,这种声呐探测器对接近海洋背景噪音的声源似乎“无所适从”,无法有效跟踪俄制“基洛”636型潜艇。

  必须警惕的是,LFA声呐一旦在类似东海这样的浅海水域探测时,它从海底获得的声呐反射波比深海强得多,再加上美国音响测量船上都安装有被动声呐侦察设备,所以它还能用于对海底地形勘查及海洋数据搜集,这些情报对海上作战尤其是潜艇作战极为重要,由此看来,美国音响测量船所要执行的任务,远没有外界披露的那么简单。

  监视“第一岛链”水下动静

  早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就致力建立全球性“音响监测系统”,以对付力量日趋强大的苏联潜艇部队。这些在海底铺设的固定式声呐情报网分布于北美大陆沿岸、阿留申群岛、日本列岛、格陵兰、冰岛及不列颠群岛之间,但它们都以守株待兔的被动模式跟踪水下目标,一旦战争爆发,敌人可以干扰或者将声呐本身摧毁。这些不确定因素迫使美国海军发展出音响测量船作为辅助手段,以机动探测的方式来保持自己的情报准确性。

  冷战期间,美国共有约20艘音响测量船,监视苏联核潜艇的动向,但随着苏联解体,这类船只大多被改成运载

火箭发射轨迹追踪船等,仍保留原始用途的音响测量船就剩下5艘。不过美军认为,光这5艘音响测量船的能量就极为可观,它们能对面积140万平方公里的广大水域进行探测监视,而像波斯湾、马六甲海峡、南中国海、日本海等潜在高敏感水域面积也足够应付。

  据一些日本媒体评估,美军5艘音响测量船部署到日本后,日本列岛以西的日本海、黄海和东海都可保持常年有一艘进行巡逻监控,而港口内休整的两艘则可随时进行替补,将为美国掌握由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组成的“第一岛链”水下情况打下坚实基础。

  对中朝俄构成“软包围圈”

  为了提高军事反应速度,美国加紧向远东集结各类早期预警装备,除了向日本派驻测量船外,美国还积极策划在关岛成立“环太平洋战略情报分析中心”,鼓动日本、韩国、

澳大利亚等盟国与其共同使用“全球鹰”无人战略侦察机。国际观察人士认为,美国正试图通过遍布耳目的做法,制造某种情报压力,对中国、朝鲜以及俄罗斯构成“软包围圈”。而这一点,在朝鲜核试爆以后,会显得更加突出。▲本报特约记者 雷 炎 陈 晓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