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记者揭露调查结果出炉内幕:为宣传而量身定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4日15:44 金羊网-羊城晚报

  为了宣传“量身定做”;严格控制调查对象;问卷语言措辞设“陷阱”……

  本报记者鲁钇山实习生卢艳艳

  本报讯 近年来,林林总总的荒唐滑稽的调查数据,不时出现在各种汇报、文件、广告和新闻当中,让人难以置信。这些调查数据是怎样出炉的?相关单位是如何运作的?日前
,记者深入这些调查的各个环节,对相关的政府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咨询调查公司等展开了一次全面调查,接触了大量熟知内幕的人士,了解到的情况让人瞠目结舌。

  问卷未收结果已出

  有些调查,就是为了宣传而“量身定做”的。这样做的不光有公司企业,也有极少数的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

  某单位为对自己近段时间的工作做一个宣传,准备做一次问卷调查。在调查前,他们先通过关系找到省内外一些新闻单位,作了一次“前期调查”———什么样的问题才具有新闻性?问卷该如何设计才更容易发表?什么样的数字才更能引起读者的关注?

  他们按照反馈的情况,确定了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并将数百份问卷发了下去,但问卷还没有收上来,办公室的几个人就按照“宣传”的需要,“商定”了调查的结果,并写出了新闻稿。后来,相关新闻单位发现其是在“做新闻”,都没有给其发表。

  严格控制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是调查赖以存在的根本。对调查对象的选择,应该有科学的标准。但有些调查公司,却通过严格控制调查对象,从而间接地控制了调查的结果,使结果符合自己的需要。

  一份受电脑用品公司委托而做的调查报告称,“每三个办公室职员当中就有两个每天使用电脑至少6个小时,几乎25%的人表示,他们每天使用电脑的时间达到8个小时。”这个结果一出来,就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质疑,但其数据分析的过程没有任何问题。

  那么,这个结果是怎么产生的呢?据了解内幕的人透露,调查公司在挑选受访人时,首先问受访者每天使用电脑的时间是否至少有4个小时,否则不在调查之列。

  措词隐藏着倾向性

  调查问卷涉及的问题很多,常常被人忽略的数据陷阱是问卷的语言措辞问题。在这种措辞当中,有的隐藏着明显的倾向性。实际上,调查者已通过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控制了一个普通人所能做的选择的结果。

  比如,通过调查学生的词汇学习观点时,一份调查问卷给了三个选项———死记硬背、上下文中学习、通过运用学习。结果,该次调查得出的结论之一是:“……统计结果表明,学生普遍不接受死记硬背的观点。”而实际上,权威部门通过科学方法经过调查分析得到的结果恰恰相反。

  有关专家表示,“死记硬背”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一种贬义的说法,作为一个正常人,对其产生反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在产生反感的前提下,这些人自然不会去选这一项。这种方法往往会被一些商家应用到推广问卷当中,把一些毫不相关的东西和自己的产品放到一起,让你选择,结论不言自明。

  赞助人“掌握”结果

  所谓赞助人,就是给某个调查出了钱的公司、团体或者个人。他们肯拿钱出来赞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能从这个调查中得到一些好处。在前不久出台的一个调查中,负责的调查机构把当今的办公室白领列为调查对象。在该调查的报告中,很多办公室被描绘成这样一个景象———效率低下、毫无成果。而这些办公场所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急需某项产品。而这种产品恰好在该调查的赞助人———一个办公室产品供应商那里有售。

  “更多时候,商业报告的委托人、调查研究的赞助人都是‘隐身’的,公众要识别他们的存在就更难,而那样的调查报告也就更具有隐蔽性、更难识别。”一个调查业内人士如是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