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周日特稿:张田饼印,从木头到塑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5日15:42 金羊网-羊城晚报

  新丰梅坑镇的这条小村已有二百年制饼印的历史

  文/图记者彭卫通讯员黄小广

  中秋节少不了月饼,做月饼少不了饼印。新丰县梅坑镇张田村雕刻的饼印声名远播,全村400多户中,90%以上的人家都做在饼印,省内不少月饼生产大户的月饼都曾选用张田
村的饼印。记者近日走进了张田村。

  一担谷激出张田饼印

  “饼印”又称“饼模”,是生产月饼等饼类食物的木模。据说,张田饼印至少有200年历史。

  相传二三百年前,擅长雕刻工艺的张田村人为了谋生,到惠州、河源一带为大户人家在建的住宅雕刻饰物,因手工精细颇受欢迎。一次,一在建祠堂的主人恰逢六十大寿,想做大饼贺寿,但一时又找不到大型饼印,见张田村人手工精细,便试着要他做“福”、“禄”、“寿”三个大饼印,酬劳为一担谷。不出三天,饼印就做好了。张田村人从此开始雕刻饼印。村里人告诉记者,张田饼印的名声并非一蹴而就的。为龙兴楼救急,是张田饼印真正崛起的标志。当时,新丰县城有一间以做饼食闻名周边县市的龙兴楼,其使用的饼印向来由广州购进。有一年中秋前夕,正值月饼旺销,龙兴楼的饼印却偏偏在这时破损了,去广州买已来不及,只好就近请张田村的师傅制作,张田村的师傅用了不到一天的工夫,就做出了两个精美的饼印,质量花色均远胜广州饼印。龙兴楼老板大喜,从此专买张田饼印做饼食。张田饼印的名声也随之越做越大。

  上世纪70年代初,张田村办起了村办企业“张田饼印厂”,厂里有工人近50人,生产出来的饼印全部销往增城外贸公司,再由增城外贸公司转发省外贸部门销往国外。

  制饼印致富建起小楼

  到上世纪80年代,张田饼印愈发兴旺。至1990年前后,全村有200多人从事饼印业,出现了很多“万元户”。张田饼印开始远销珠三角、省内外甚至港澳台、东南亚以及美欧等地。如今,全村有300多人参与饼印制作,大部分为家庭作坊式生产。他们不再耕田,而且大都建起了二三层的小楼房。

  张田饼印生产的带头人张许光告诉记者,他从12岁开始就跟随四位哥哥学习饼印雕刻技术,并沉醉其中难以自拔。几年后,张许光与哥哥一起,开始经营他们的饼印作坊。如今,他的作坊请了七名工人,年产值可达几十万元,有固定客户(月饼生产厂家)一千多。

  在张许光家中,记者见到他制作的各种饼印款式多变、立体感强,线条均匀、造型生动。几年前,张许光到佛山探访一做饼食生意的朋友,发现当地的嫁女喜饼款式仍然比较呆板,就在朋友家住下来,设计出一套创新款式———龙凤呈祥,而且一套三款,建议朋友试用,喜饼制出来后大受欢迎。此外,张许光设计的“梅兰菊竹”饼印也受到远近顾客的欢迎。今年8月,应佛山一食品公司邀请,张许光仅用了一天便制作了“鸿鸿舞狮”(鸿鸿为即将举行的第十二届省运会吉祥物)饼印,让厂家以及当地媒体赞不绝口。

  塑料制饼印推陈出新

  张许光说,他父亲做饼印做到80多岁,邻居的太叔公86岁时还做饼印。小小的饼印雕刻里凝聚着张田人的心血,后辈们有责任保护这门艺术,并将其发扬光大。现在张田村饼印制作技艺“传男不传女”的传统已经被打破,张许光的老婆已学会了做饼印,同村的两三个妇女饼印做得也很好。

  在工艺和材料上,张田村人也在根据市场的需要谋求变革。近几年,张许光大胆采用塑料,雕刻气动塑料模,由于美观耐用,得到了不少客户青睐。今年他仅塑料模一项,就赚了几万元,村里做塑料模的产值达到100多万元。现在,张许光的全部产品中,70%以上为塑料饼印。如今,张田村人雕刻饼印已不再单纯依靠棒槌、铁凿和绳索套钻,各种电动工具也派上了用场,这样一来,制饼印速度快、质量好。

  

周日特稿:张田饼印,从木头到塑料

  上图:各款饼印

  

周日特稿:张田饼印,从木头到塑料

  上图:张许光与二哥一起,正在做饼印

  (晓健/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