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我们何时走出“原字号”樊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6日01:43 哈尔滨日报

  唐立新 本报记者 杨兴文

  一年来,我们的近邻吉林省,不断传出玉米加工企业上档次、上规模的“重磅”消息。

  8月16日,长春大成集团在吉林省农博会玉米产业发展论坛上透露, 该集团目前是
中国最大的玉米深加工大型龙头企业,已建成年加工玉米能力300万吨的企业“巨无霸”,相当于吞掉吉林省年产量的1/6。

  梅河口市阜康酒精有限公司,去年生产优质食用酒精17万吨,转化玉米54万吨。今年又投资2.63亿元实施扩建项目,年产量将突破20万吨,转化玉米63万吨,产量稳居全国食用酒精行业之冠。

  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在一份调查报告中说,加工能力弱、产品档次低,是黑龙江省玉米产业不强、效益不高的症结所在。

  玉米是粮食还是原料

  黑、吉两省同处世界玉米生产黄金地带。2005年,吉林省玉米总产量为1800万吨,黑龙江省为1380万吨。同年,吉林省玉米加工能力突破了800万吨,加工量达到了650万吨。据调查,2005年末黑龙江省玉米加工企业发展到1052个,加工能力952.9万吨,实际加工量650万吨。扣除种子及饲料用玉米外,两省均有大量的玉米进入流通环节,这既为玉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也带来了一些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

  两个650万吨的巧合,说明黑龙江省还处于相对优势地位。而未来的发展,吉林似乎更具有优势。

  预计到2008年吉林省玉米深加工能力将达到1000万吨,到2015年仅大成集团一个企业的玉米加工能力就将超过1000万吨。

  1000万吨的“含义”是什么?是目前吉林省玉米商品量的总和,约占世界玉米市场总量的16%。

  这表明,届时吉林将由玉米生产大省变为消费大省,也将左右东北地区甚至全国的玉米价格。

  届时,黑龙江省每年400万吨的剩余玉米可能不愁销路,但却可能无奈地成为原料供应者。

  有人判断:随着石油价格的飞涨和科技水平的提高,玉米的能源功能也被市场挖掘出来,玉米由粮食转变成了重要的能源,给全球玉米市场带来了转折。

  中国粮油学会的信息称,由于乙醇和淀粉生产提高,玉米饲料用量增长,因而到2010年,中国玉米消费量将会提高26%。这可能会迫使中国到2010年进口1000万吨玉米。

  2005年中国的玉米消费达到了1.25亿吨,玉米产量为1.39亿吨,同比增长了7%。

  几乎所有的信息都表明:玉米已不再是单纯的粮食,而是现代化工业的原料。

  玉米生产的效益比较

  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面对的却是世界大流通,这是回避不了的问题。

  一个产品的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成本。就玉米生产来说,吉林省物质费用和劳动力报酬大大低于国际市场,因而形成明显的成本优势。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1年吉林省每亩玉米生产所消耗的种子、肥料、农药、灌溉的费用,分别相当于世界玉米第一生产大国美国的37.6%、77.9%、3.1%和22.8%。近年来,吉林省农业生产费用的综合价格指数仅为美国的35%,每日报酬仅为美国的2.5%,每标准单位玉米物质投入成本仅为美国的40%。

  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对黑龙江省玉米生产成本进行研究,结果是物化投入比重较高,如化肥价格高于美国,但利用率仅为后者的50%,导致单位玉米化肥投入费用是美国的2.82倍。另外,由于黑龙江省劳动力成本高,加上人均占有土地少、规模小、生产手段落后,劳动力成本为美国的1.58倍。

  从两份资料看,吉林省的玉米成本明显占据优势。一个很特别的现象是,双城市作为养殖大县,养殖大户们经常收购吉林玉米,“品质好价格低”,是同属玉米主产区的双城农民对吉林玉米的评价。

  发展加工企业不能只满足小打小闹

  在大宗谷物中,玉米最适合作为工业原料。据专家测算,现有加工能力可以使玉米原粮增值8倍以上。目前,世界上已开发出来的玉米深加工产品多达几十类、数千个品种。如醇、多元醇、氨基酸、变性淀粉、抗生素、薄膜、塑料等。每一品种都可形成产业链,每一条产业链都牵引着一个大产业。

  据统计,目前黑龙江省已建成的玉米加工省级龙头企业有12家,加工能力282万吨。全省正在新建、扩建的较大玉米加工企业有6家,加工能力245万吨。主要生产淀粉、饲料、酒精等附加值不高的“大路货”,与吉林省玉米加工业200多种产品相比,黑龙江省的玉米加工业只能是“粗粮细做”。就黑龙江省目前对玉米淀粉的加工能力而言,已基本上可以消化掉黑龙江省玉米当前的产出量,甚至会略有不足,如果再重复建设类似企业,势必会浪费资源。

  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的专家建议,黑龙江省再审批玉米深加工企业立项时,要制止重复建设,鼓励建立具有高附加值的玉米精深加工企业,推进黑龙江省玉米产业升级与发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