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蟹黄小汤包“火”了六合龙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6日03:08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 “堵车堵到滁河桥,螃蟹剔到手发烧,老外连称呱呱叫,农家旅游也热闹……”在5000人围着包子转、大小饭店皆火爆的六合区龙袍镇,小小蟹黄汤包成就了一条美食经济产业链。红红火火的第六届龙袍蟹黄汤包节自9月21日开幕至今,已吸引15万食客涌入龙袍,60多家汤包店实现餐饮直接收入1200万元。预计到12月20日汤包节落幕,全镇餐饮直接收入将突破5000万元。

  “蟹黄汤包不仅是一棵摇钱树、一张彰显六合美食知名度的特殊名片,还是龙袍招商引资的形象大使。”在龙袍镇党委书记张文祥眼里,小汤包不仅为龙袍聚了人气,还成就了名气和财气。

  谁砸龙袍蟹黄汤包的牌子,就先摘谁的牌子

  六八农庄的杨三四,长江酒店的王永贵,老鸿园饭店的周玉春,在龙袍提起这3个人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他们还分别担任了龙袍汤包行业协会的正副会长。今年8月,第六届龙袍蟹黄汤包节尚未开幕,这3人就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把过去秘不示人的祖传绝招拿出来,从制蟹油、皮汤、馅料、擀皮、捏包到火蒸……无一遗漏地把33道工序绝技传授给汤包协会的会员饭店厨师。

  不过,为此还引发了一场风波。王永贵亲戚埋怨他这样做会“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对此,王永贵却说:“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开了上千家店,每家味道都一个样;而在龙袍,任何一家店的汤包用料、制作工艺都不一样,而家家都称自己正宗,时间一长结果可想而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标准难成产业,龙袍汤包要想走出‘窝里斗’的局面成为名牌,出路只有一条,统一制作标准。”

  借助汤包协会行业自律举措,镇政府同步动用卫生、质监等部门力量,对顾客投诉多、卫生差、菜肴价格高的包子店进行“施压”,结果,5家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包子店先后因此关门。行政干预的结果,使今年到龙袍品尝汤包的食客,在任何一家都吃到了制作标准一致、价格一致、口味一致的正宗汤包,往年那种打价格战、互相拆台的恶性竞争变成了多方共赢。

  让蟹黄汤包走出去,让城里居民走进来

  “关起门来喊爽不行,重要的是走出去。”张文祥说,前5届汤包节,已经让龙袍汤包扬了名,但还有局限在六合区域内之嫌。借着六合区整合举办第五届茉莉花节这一机遇,第六届龙袍蟹黄汤包节走出了六合,走到了南京,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今年9月21日,第六届龙袍蟹黄汤包节开幕式搬到了市区的双门楼宾馆,龙袍汤包与南京市民拉近了距离,普通市民不必辗转驱车80公里赶到龙袍,在家门口就能大快朵颐。为了让市民品尝原汁原味的蟹黄汤包,宾馆专门聘请了当地师傅配料、调馅、包包子,每天售出汤包100多笼。除了与市民“零距离”外,主办方借助报纸、电视,让龙袍蟹黄汤包成为市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借梯上楼、借风行船,大大提升了龙袍蟹黄汤包知名度,南京、扬州、上海,甚至老外都闻香而至。龙江美食园的老板告诉记者,上个星期天来了6个美国客人,一口气“干掉”4笼包子,一口一个“good”,临走还带了十几笼。尊龙大酒店前不久来了一个客人,非要把生包子带到新加坡去,老板告诉他不可行,他却自有绝招:用餐巾纸将汤包一一裹好分开,说回去后速冻就行了。

  汤包带旺了农家旅游,也带来了工业投资项目落户

  汤包节的火爆,同步催热了龙袍的“农家旅游”。长江村是我市“十佳农家乐”旅游专业村。村里“农家乐园”的老板万家聚笑呵呵地说,现在每到双休日,乐园每天要来五六十个游客,私家车把停车场塞得满满的。城里人对什么都觉得新奇,一家几口要么操作农具,要么下地摘玉米、铲蔬菜,要么钓鱼、摸虾,自得其乐。中午吃上一顿“农家饭”,别有一番滋味。

  热闹的汤包,无形之中还成了龙袍招商引资的“大使”,总投资5000万美元的香港汇达家具项目,总投资2000万人民币的南钢钢球项目,总投资800万元的宝乐贝食品项目,均是今年引进并开工建设的项目。截至目前,累计在龙袍落户工业企业已有61家,吸纳5000名农民进厂打工。今年1—9月,龙袍镇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6139元,在六合16个镇街中排名第三。南京日报记者吕宁丰通讯员金世凯吕道峰余德泉

  (编辑小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