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两个月仅转两位病人 "双向转诊"为何叫好不叫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6日06:32 龙虎网

  【龙虎网报道】今年8月9日,南京第一医院和秦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双向转诊”制,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然而,两个月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正式接受了两例从第一医院转下来的病人。到底是什么妨碍了“双向转诊”?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医院为“双向转诊”开辟绿色通道

  根据南京第一医院和秦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议,社区将危重,或患疑难杂症病人转向大医院;而大医院将患常见病、慢性病、病情稳定的患者转向社区卫生机构。协议明确规定了“双向转诊”的转诊病种、转诊程序、转诊条件,南京卫生管理部门称这一合作是南京市的一个试点,要在全市推广。

  南京第一医院医务处处长沈正善介绍,现在医院病床的使用率都保持在120%以上,医院花了很多心思推行“双向转诊”,希望腾出更多床位接受需要紧急救治的病人。对属于下转的病人,社区派出医生前来查看,确认以社区卫生中心的能力完全可以接收。下转到社区医疗机构以后,万一病情有反复,第一医院的相关专家免费出诊。

  建立“双向转诊”两个月来,有百来号病人完全可以下转到社区医院,病人基本都转不下去。记者在该院呼吸科住院部看到,走廊里的十张床位全满了,一位已上了心电监护的危重患者仍躺在走廊的临时床位上。而医生说,病房里至少有三四位病人急性期已过,可以到社区医院恢复。

  患者依赖“大医院”

  今年79岁的陈老先生,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在南京第一医院已住了20多天了。医生说,他的病过了急性发作期,住在这里每天也只是例行检查、挂水、吸氧,现在可以转到下面医院,社区连无创吸氧机都有了,完全能对付老慢支的恢复性治疗。可是,老人一直都不同意转院。陈老先生告诉记者,他每次发病都是来第一医院,其它的医院没去过,小医院更是不放心。

  75岁的杨老先生是肺间质纤维化伴感染入院的,在第一医院住了40多天了。医生介绍,杨先生的感染已经控制,以他的身体状况,随时可能再发院内感染,转到呼吸病人少的社区医院更无后顾之忧。杨先生的家属对记者解释,杨先生用的是医保,在社区医院报销的钱没有在大医院报销的多,再怎么说都是大医院条件好,还不如就在大医院住下去。

  听下转病人说心里话

  从南京第一医院到秦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走路不过三分钟,这么近的路程,两个月来只有两位病人正式从第一医院转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第一医院人满为患相比,社区服务中心冷清安静多了。

  患心脏病的王素珍老人头一天才转过来。老人病情稳定了,看护的家属感觉社区医院查房挂水和大医院的做得一样,在社区也不错。

  第一位转下来的龚爱红老人已经出院了。这位老人在秦淮中心住了25天,转下来时昏迷不醒,出院时神智清楚,自己进食。记者联系到老人家属。女婿徐先生介绍,老人脑出血送到第一医院抢救,脱离危险后,住了40天。医生建议转到社区医院。一开始,家人都不接受,大医院都没有醒过来,哪能到小医院去。医生反复做工作,说病人在这个阶段,在大医院和小医院没什么差别,到社区人少,空气好,对老人恢复有好处。事实果然如此,转下去一星期老人就清醒了。再住了十几天,老人不用鼻饲管能进食。社区医生说,老人恢复了,可以回家,找下面卫生社区站的人帮助康复。

  回到家,家人就为老人联系了家门口卫生站的人员上门推拿、按摩,老人康复得很好,已能坐轮椅出去玩。徐先生说,在秦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了20天的院,医保报销,自己就出了1000多元,由卫生站负责长期上门康复,自付900元。回到社区卫生中心、依靠卫生站,真是又省心又省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