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展览巡礼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6日11:04 国际在线 | |||||||||
感天动地的英雄史诗——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展览巡礼 新华网北京10月15日电(记者曹智、孙彦新、黎云)1934年雁阵惊寒的季节,一支濒临绝境的队伍被迫离开了养育过他们的红土地,开始艰难跋涉的征程。两年后,当这支队伍与红军另外几支队伍在陕甘黄土地上胜利会师的时候,一条永恒的红色飘带,从此镶嵌在了地球上。
跋山涉水、爬冰卧雪,征途中步步是险境,处处关生死。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们从一次次近乎毁灭的打击中转危为安?是什么样的精神将这一段艰辛征途化作了绚烂的红飘带? 16日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展的《伟大壮举 光辉历程——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展览,将通过447件长征文物,以及数以万计的图片、绘画、雕塑、资料,带领人们去穿越历史时空,破解“谜团”。 挫折中奋起 走进展览大厅,一艘小木船吸引了我们的注意。“这是中央红军渡过于都河时使用的小船。”军事博物馆编研处处长姜廷玉介绍。 长征,正是从过河的那一刻开始的—— 两张珍贵的历史照片,反映了红军在共产国际派来的洋顾问脱离实际的瞎指挥下的失利场面。广昌一役伤亡5000人,红三军团一个营全部牺牲在李德指挥修筑的永久工事里,气得担任军团长的彭德怀大骂:“崽卖爷田不心疼!” 随着第五次反“围剿”的惨败,红军已完全处于战略被动。 “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战马最后一次嘶鸣,惊落了苏区多少母亲和妻子的眼泪。油画《我们一定会回来》,成了那次生死离别的见证。成立仅三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从此沦为马背上的共和国,而那枚从瑞金一直带到陕北的“中华苏维埃政府中革军委印章”有幸保存至今。 军事博物馆馆长郭得河介绍,主力红军长征后,留在中央苏区的一万多人承受着更大的牺牲。就在中央红军取得遵义大捷的时候,留在苏区的瞿秋白被敌人抓获。在一张狱中拍摄的照片上,瞿秋白写下这样一段话:“如果人有灵魂的话,何必要这个躯壳。但是没有灵魂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处?” ……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一个多月后,蒋介石调兵30万在湘江布下第四道封锁线。 站在红34师师长陈树湘烈士的画像前,那场将红军拖进死亡边缘的战役仿佛又展现在我们面前——血战9天9夜,8.6万大军仅剩3万,13位团以上干部战死,陈树湘腹部受伤,被俘后扯断肠子壮烈牺牲。 烈士的鲜血激起红军将士对“左”倾主义的愤恨。画照《通道会议》展示的是,面临覆没的危急时刻,毛泽东力主向国民党军队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他的意见得到了张闻天、周恩来、王稼祥等同志的支持。 1935年1月15日到17日,在遵义城里召开的一个20人参加的会议,成为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展览筹备人员几个月前赶赴遵义,亲手丈量,由此,一个与原址相同尺寸的大型景观,横贯展厅中央。展览总体设计师夏鑫介绍,会议会址景观通过前后冷暖色调对比,寓意中国革命伟大转折。而会议室里那个从遵义拿来的挂钟原件,则记录了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历史时刻—— 毛泽东在会上进行了长篇发言。坐在门口的李德一言不发,面前的烟头堆成了小山。 3天的会议过后,刚刚过完41岁生日的毛泽东,从此拥有了失去两年零三个月的军事指挥权。 从一张张文献照片中可以看到,会议精神传达到部队,“全军振奋,好像拨开重雾,看见了阳光”。红军由“护卫队”变成了真正的机动作战部队,“获得了新的生命。” 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介绍,遵义会议以前,共产国际的指示,从来都是尚方宝剑。中国共产党被强加了“两个百分之百”: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百分之百地忠实于国际路线。两个百分之百,给惨淡经营的苏区和红军几乎带来百分之百的损失…… 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中国共产党人从此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1 相关专题:长征胜利70周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