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长征胜利70周年专题 > 正文

不朽的长征不朽的精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8日02:24 人民网-人民日报

  不朽的长征,不朽的精神。

  “伟大壮举 光辉历程——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已正式向公众开放。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追寻当年红军走过的足迹。

  76岁的北京同力公司退休工人曹淑仙,早上七点钟就从家里赶了过来。在留言簿上
,她写道:“我永不忘记前辈的革命精神,革命理想高于天,在党的领导下,我永远跟党走,永不变心。”

  面对记者的话筒,她激动地说:“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纪念长征,更要发扬长征精神。我教育我的孩子们,好好向先烈们学习,勤勤恳恳建设我们的国家。”

  长征途中,红军不仅要突破敌人重兵围追堵截,还要战胜大自然中无数艰难险阻,经受饥寒、伤病等种种磨难。红军官兵团结一致,同甘共苦,生死与共,以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翻过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过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表现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和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面对这一切,罗熹写下了这样的话:“铮铮铁骨,朗朗硬汉,凸现人情之光辉”。这位刚刚从中央财经大学考入外交部工作的大学毕业生,看了这个展览感触非常深。她说:“红军精神真正体现了人性的光辉一面,就是因为他们有为之奋斗和牺牲的理想信念。在红军精神鼓舞下,我们青年人要用自己的双手建设自己祖国美好的未来,不辜负前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期望。”

  1935年5月29日,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发起夺桥战斗。由第二连22名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组成的突击队,不畏枪林弹雨,攀登着铁链勇往直前,占领桥头,控制了泸定桥。中央红军由泸定桥通过了大渡河。采用感应式多媒体地面投影技术制作的大型景观,生动展示了当年那场血与火的战斗场景。面对此情此景,当年“飞夺泸定”的二十二勇士之一的李友林,携两个儿子,立下了“长征精神永放光芒,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新的誓言。

  在儿子陪同下专程赶来观看展览的宁夏彭阳县土地局干部杨志立说:“红军长征精神一直激励我们几代人为之努力奋斗。我过去也看过不少有关长征方面的书籍,比如《星火燎原》、《红旗飘飘》等,好多图片在这次展览上又看到了,感到太珍贵了。这次与老伴和儿子专程赶过来看这个展览,就是要永远记住长征精神,记住革命先辈,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特别是党中央提出了构建

和谐社会的新目标,更要用长征精神来凝聚我们的民族,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面对70年前那场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手托画板,专心致志地临摹红军长征主题大型壁画,在川流不息的参观人群中,格外引人注目。他告诉记者,他是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的美术老师,叫王魁宾。目前正在从事毛泽东诗词的美术创作工作。他说,我已经工作了十多年,全部完成创作要画72幅毛泽东诗词的美术作品。虽然没有亲历长征,通过这个展览,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回到了那个年代。过草地雪山的大型景观比历次的长征展览都好,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使人身临其境,为我的创作提供了思想的源泉。

  北京市政总公司退休工人史建民激动万分,他说:“看到了当年红军的战斗历程,心情十分激动,革命胜利实在来之不易,今天我们更应该发扬当年的红军精神,再创我们国家新世纪的辉煌。”

  红军不怕远征难,革命重任担在肩。

  千难万险何所惧,斗志昂扬意志坚。

  长途跋涉战天险,智斗顽敌奏凯旋。

  长征精神传万代,激励后人永登攀。

  这是北京市八十中学的退休教师罗世才从心底发出的声音。

  72岁的中央戏曲学院的文川,激动挥毫,写下了“长征精神万岁”几个大字。他说:“在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经历了那么多的艰难,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种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要世世代代把它发扬光大。”

  本报记者 江山

  相关专题:长征胜利70周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