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重历特拉维斯的世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8日14:40 观察与思考

  纪念《出租车司机》公映30周年

  -凌 洁

  1976年,《出租车司机》(taxidriver)在美国上映,虽饱受争议,但在好莱坞影史上却是一部具有 里程碑意义的电影,是一部由一群优秀的电影人完成的杰作。

  2006年,《出租车司机》在英国再度公映,并由这部影片的编剧保罗·许瑞德主持这个重映活动。

  一如30年前,人们无法忘怀特拉维斯这个纽约病人。而纵观整部电影,大师总是处处匠心,在电影手法、演员演技 和电影配乐等方面都堪称指导教材。

  重历特拉维斯的世界,却意外地发现他的经历与我们似曾相识:周遭的城市依然繁华却冷漠,“渣滓们”丝毫不减, 麻木又善良的人们大面积存在,集体变成了虚无主义者,而孤零的独醒者是如此迷惘与痛苦,充满对社会的不满厌恶甚至恐惧 ,但却仍然保持着未泯灭的良知。在这个假惺惺的世界里,特拉维斯在此刻显得勇敢,甚至单纯。

  可怕的独醒

  影片以单刀直入的方式开始:日记的旁白声、渗透孤寂与悲凉的双眼特写,在那著名的萨克斯配乐的引领下,镜头代 替了主人公的视点,不停地在奢靡而堕落的纽约街头运动:妓女在招揽生意、街头黑帮和瘾君子、流氓当街抢劫、砸车……, 导演西科塞斯成功地借用主人公的内心描写将他“心目中的地狱”—纽约蔓哈顿区的第八大道与48街搬上了银幕……

  刚刚退役的越战士兵特拉维斯(罗伯特·德尼罗饰),患有严重的失眠,即使看色情电影也无法入睡,于是选择了一 份在纽约以开夜班出租车的工作借以维生。每晚他游走于大街小巷,目睹城市的肮脏与罪恶,而他自己则始终蜷缩在出租车里 似个套中人,甘愿苍白无力、孤独无助而对外面的世界无动于衷:对流氓的无赖袭击忍气吞声、对出租车后座的猥亵行径视而 不见、断然拒绝同事提出的配枪建议,竞选总统的帕兰汀对他抱怨人民疾苦的建议敷衍了事,而他却只是违心地祝福……他偶 然间也遇到了自己的梦中情人,但社会地位的巨大差异让他们不能相互了解,感情就此无疾而终。事情的转折点是他拉上了一 位具有暴力倾向的客人,他绘声绘色地向特拉维斯描述了一番枪杀妻子和她情人的想象画面,在他的血腥提示下,特拉维斯找 到了发泄心中仇恨的方法。于是他开始改变形象,经常喝酒,买了四支枪,然后每日在自己房间里训练射击。特拉维斯自命“ 洗刷所有的渣滓”的“雨水”,一连串疯狂的的暴力行为就此展开。

  在向社会复仇的过程中,导演还设置了一条副线,即要特拉维斯拯救雏妓艾丽斯。她和贝丝的身份地位形成了鲜明的 对照。贝丝是主流社会的代表,而先前特拉维斯一系列从良的表现也吻合他积极向主流回归的意图;而艾丽斯是底层社会的被 遗弃者,她沉浸在无止境的堕落中而不自觉,这给特拉维斯的拯救平添了一种强烈的黑色幽默。然而,她们也有相似点:孤独 却不清醒。这和特拉维斯迥然不同,他微弱的救赎源自他是仍未麻木,但却无限迷茫的个体。这种可怕的清醒让他孤立无援, 而他的所作所为本身亦是极端的做法,只为填补自己心灵的空虚,而没有丝毫实在的意义。

  影片的结尾一如开头那铺叙的结尾,导演对特拉维斯是悲悯而善意的,在外者来看颇具戏剧性。刺杀帕兰汀失败,他 血洗妓院,却意外成为勇斗黑社会、勇救雏妓的英雄,并在贝丝那里重拾尊严。最终他像以往一样消失在纽约灯红酒绿的街头 ,而说不定他又是一枚随时会爆炸的定时炸弹……

  若干时代的侧影

  1970年代的美国,伴随着越战的失败,很多年轻民众对国家政治和“美国精神”产生失望与怀疑,孤独与空虚笼 罩着没有任何安全感的每个个体。而刚刚从越战回来的美国大兵特拉维斯无疑是典型的代表。导演西科塞斯曾在一次演讲中说 :“特拉维斯曾在越南参战,出生入死,这段经历对他片中背景性格的形成至关重要。在战争结束返美之后,每当星月无光的 暗夜来临时,贫民区脏乱的街道仿佛到处都隐伏着伺机吞噬他的敌人。我想,一个人在历经任何一场战争,回到所谓‘文明’ 世界之后,都会有这样的体验。他会有更严重的妄想症。”

  在孤独与迷惘中,人们一会儿想要急切地被主流社会接纳,一会儿却又要与主流社会划清界限。特拉维斯身在其中, 把自己化作正义的化身,把现实世界的丑恶假想成敌人。一方面,当正义面对邪恶,他的态度是明确的,即要将那些流氓、皮 条客、毒贩所有污浊的东西统统“洗刷”干净!而另一方面,他骨子里又有一种想解救世界的使命感,因此,他不惧怕一切罪 恶与危险。于是,他用唐吉诃德式的滑稽来试图做些有益社会的事,而实际上则是他自身自我意识与英雄主义的反馈。特拉维 斯选择除暴安良的方式注定他有着思想的局限性,让雨水洗刷掉街上所有的渣滓,是一种与敌人同归于尽的自我牺牲。

  从历史上看,电影出现在越南战争后,其实已是水门事件尼克松辞职后,还直接导致了1981年刚当选总统的罗纳 德·里根的遇刺事件,并揭示了美国社会的现实状况:美国国内的社会问题聚集到一定程度开始总爆发,越战遗留问题、性解 放、毒品泛滥、种族主义、社会上下层贫富差距严重、虚伪空洞的人权自由等危机纷至沓来,这才是影片所要表现的一个真正 的“地狱”情景。导演运用高超的电影语言来反衬烘托这个“地狱”,写实手法触目惊心,将特拉维斯身边的一切以他的对立 面出现:闪动着霓虹灯的大街拍得就像被雨水冲刷过后五光十色的梦境,整部影片被笼罩在阴暗中;在繁杂的环境里,镜头将 其他人虚化以表现特拉维斯的孤独;表现帕兰汀的演讲时,镜头从正、背两面拍摄他站在一座有两个人伸着双臂的雕像前,犹 如一只“六手怪”……

  经典没有时代之分,真正的英雄也并非时世所出。特拉维斯存在于每个文明时代,他们知道无力改变,又无法虚伪得 融入,只好继续游离,说不定哪天又会卷土重来。正如《出租车司机》海报中的内容:特拉维斯独自踯躅于长街上,旁边写着 “每一个城市,都有独行人”,即使是在30年后的今天,但是特拉维斯们终究要有一种活的信念。

  想用顾城的诗作结:“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