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冰川遗迹:中新世"夷平面" 现身宁波余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8日16:13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宁波10月18日消息(记者焦健 曹美丽)继8月底发现第四纪冰川遗迹景观———冰川漂砾后,专家在宁波余姚四明山又有了新的地质发现。记者昨日从宁波余姚四明山镇获悉,10月13日到10月15日我国著名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赵希涛研究员对四明山镇罗成山及附近山地进行了地质地貌考察,他确认这片面积达数十平方公里的山地属于国内罕见的保存完好的中新世“夷平面”。

  今年8月25日,我国著名冰川专家韩同林教授应邀来到罗成山考察,他确认罗成山上的巨大岩石群正是第四纪冰川遗迹———冰川漂砾,在地质学、气候学的研究上有重大价值。10月13日,宁波四明山镇镇政府再次请来了我国著名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赵希涛研究员。为期三天的考察后,赵希涛认为这片面积达数十平方公里、海拔600—800米的地质地貌为中新世的“夷平面”,且保存得相当完好。根据惯例,他将其命名为“四明山面”。

  什么是“夷平面”呢?它是在地壳长期稳定条件下,由各种外力作用对地表进行剥蚀与堆积的统一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近似平坦的地面。在几千万年前的古近纪,中国地势东高西低,当时的喜马拉雅山还是海洋残余。在公元前1000万—2200万年间,地壳表层发生了强烈的“夷平作用”,高山慢慢夷平,平原堆高,整个中国大陆形成了一个海拔大致在500—1000米之间的准平原即夷平面。然后在中新世中晚期(800—1500万年前),青藏高原隆起,东部平原下降,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呈三大阶梯状的地势,河流顺这一地势下切,对这一准平原进行了切割,峡谷、河谷等地貌也因此形成。但与此同时,这一地质作用又将这一准平原切割得七零八落,因此幸存下来保存完好的“夷平面”所剩无几。

  说起在余姚四明山镇罗成山发现的“夷平面”,赵希涛研究员抑制不住兴奋。他告诉记者,罗成山“夷平面”产生的具体时间大概是1000万年前,这一时期产生的“夷平面”保存这么完整、面积这么大的不多。他告诉记者,在上世纪70年代,浙江桐庐等地两次发现过“夷平面”,海拔大概在100米到380米、260米到450米左右。然后在浙江,“夷平面”就很少有发现。而这次发现的“夷平面”保存完好,并且海拔在500米到800米之间,研究价值非常大,对探讨我国的地貌演化和地壳运动的历史特征、规律及对古地理环境研究都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而且完全可以申请国家地质公园。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