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工业化托起全新“金胶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9日03:41 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

  本报讯 近日,从国家统计局传来消息,在2005年度全国百强县排行榜上,胶州排名在2004年上升25个位次的基础上又上升7个位次,一举闯进30强,位居26位,连续两年居青岛五市第一名。

  据统计人员分析,在百强县中的排名之所以连续大幅攀升,得益于胶州近年来坚持走工业化之路带来的发展活力和积蓄的巨大潜力。市委书记李皓认为,无论是城市化、新农
村建设,还是构建和谐社会,都离不开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工业化的支撑和基础作用。

  立足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定位,胶州坚持外引内扩,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本地企业,强力推进工业化进程。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67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70家,利税过千万元的112家,初步形成车船配件、锅炉辅机、家电电子、钢结构、轻工纺织、食品加工、木器厨具七大优势产业集群。二产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达到了61%。

  从1988年第一家外资企业落户,到今年上半年,胶州累计批准利用外资项目2263个,实际利用外资28.4亿美元;出口创汇连续多年保持全省县级市第一。多年来,不管国家宏观政策如何调整,前进的过程中困难有多大,胶州始终紧紧咬住招商引资不放松。2004年至2005年上半年国家调整出口退税政策期间,在面临巨大的退税压力的情况下,胶州放眼长远,在加快引进内销型企业弥补退税缺口的同时,继续引进那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外向型大高新项目。国家收缩土地政策,如何破解土地紧张的瓶颈?胶州一方面千方百计挖掘现有建设用地的潜力,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合法用地方式。他们采取“促、收、招、并”等方式,盘活闲置土地3000多亩,落户项目300多个。目前工业区每平方公里项目投资额达到4.1亿元,产生税收4000多万元。拉法基、艾默生、德固萨等1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胶州落地生根。为提高项目的承载能力,胶州着力搞好工业园区之间的衔接配套和功能整合,形成了落户企业1000多家的东部工业聚集区和连点成面的六大镇域工业板块。矫健的工业化步伐拉动镇域经济跨越发展,上半年在青岛市131个镇处排名中,胶州有3个镇办位居前10名,15个进前60名之内。初步估算,到年底将有两个办事处财政收入过1亿元,7个镇办过5000万元,全部镇办过2000万元。

  来自胶州税务部门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七个月,民营企业实现税收收入7.16亿元,占胶州市税收收入的63.3%。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排在胶州市所坚持的“四个突出”的首位。该市实施“双20强”战略,筛选了青岛四洲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等一批发展潜力较大的民营企业纳入“双20强”范围进行全力培育扶持。为鼓励企业做大做强,自今年起连续四年,对企业年上缴地方税收1000万元和3000万元以上的,分别奖励企业100万元和500万元。他们提出,力争到2007年底,培植销售收入过亿元民营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到“十一五”末培植20个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民营企业。

  铺天盖地的民营企业,在为胶州贡献了六成税收的同时,还为胶州未来发展积蓄了强大的后劲。民营经济的发展触角开始进村入户,配角经济风起云涌,涌现出小行村手套加工、张应纺织村、李哥庄帽子村、首饰村、胶东口罩村等一批特色村庄。目前胶州全市从事家庭工业生产的农户达到3万多户,年产值达到15亿元,户均年增加收入1.5万元。前三季度,胶州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123元,增长14.4%。

  仿佛一个强力引擎,工业化拉动着胶州这架战车隆隆向前。1— 8月份,胶州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23亿元,增长37%;外贸出口15.05亿美元,增长18.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8.34亿元,增长30%。

  (梁学勇 赵法文 刘振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