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看红军朗朗笑声何处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9日05:20 舜网-济南时报

  传奇长征,战略之奇、路途之奇、艰苦之奇……无一不让世界为之撼动。但如此险象环生的漫漫征途上,为什么总是笑声不断?为什么多少年过去了,当年迈的老红军回忆起当年的情景,都会眼睛发亮、精神焕发?徐特立是毛泽东的老师,也是中国共产党“五老”之一,参加长征时已经五十八岁,在回忆录中谈到:虽然长征非常艰苦,但是精神愉快如故。究其原因,党在鼓舞士气、凝聚斗志上下的“功夫”,可谓重中之重。史海拾贝,甄选几件趣事,即可勾勒出长征中红军是如何使出“调剂良方”的。

  朱老总首创烧牛粪比赛,

  “粗”人心思细

  红四方面军南下、西进,爬雪山过草地、经历无数场激战。在饥累交加、伤病频繁的情况下,总部决定在甘孜进行休整。五一劳动节将至,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在总部酝酿成熟。1936年5月1日,为期4天的运动会在炉霍当地一片空阔草地上热闹展开。球类、赛跑、跳高、跳远、刺杀、投弹等算是有历史的常规项目。朱德总司令建议的烧牛粪比赛绝对堪称一举多得的创意之举。比赛规则是看谁先能把牛粪点着升起火苗,谁就获胜。广大红军都明白朱德的用心良苦,队伍即将过草地,粮食短缺、柴火难寻的困难摆在大家面前。牛粪成了“宝”,但是点燃牛粪是一个技术活儿,让战士们以这种方式提前演练,没法儿不叫人拍手叫绝。

  “红色教授”出奇招,

  “看后背”识字法成效高

  我党在长征之前就非常重视对战士的文化教育,长征行进中也有固定的“红军大学”。但毕竟行军路途艰难、战事不断,这种情况下要停下来学习简直不敢想象。但加强对红军进行文化教育的好传统,并没有因此而搁浅。红军在向遵义行进的途中,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有“红色教授”之称的洛甫出了一个高招:“看后背”学文化。当红军以一路纵队前进时,战士们都在背上贴着字,边走边识字,就用这种“奇”招,许多“红小鬼”都摘掉了文盲的帽子。有老红军回忆,当年这种方法除了用来学习汉字,还要学英文。为了使红军发电报更不易被敌人窃听,电报员往往用英语来互相暗示。在单调、艰辛的行军路上,这一招既提高红军的文化水平,还能减轻疲惫,真是一剂寓教于“乐”的良方。

  贺老总钓鱼调剂伙食,

  “暖”胃更暖心

  红二方面军于1936年7月踏上茫茫草地,开始向甘南行进。草原天气忽而大雨倾盆,忽而风雪交加,红军战士体力消耗严重。而更大的困难是缺粮,吃皮带、挖草根,甚至喝盐水来充饥。总指挥贺龙发动大家寻找食物,不要等着饿死。贺龙是钓鱼高手,在过草地途中屡次带着战士在河沟、沼洼中搜寻“猎物”,有时敌军的枪声就在耳边,贺老总却能辨识危险系数,认为无需理会时,就会镇定自若地等着鱼儿上钩。能在这样艰苦的形势下,让战士们、尤其是伤病员沾点“荤腥”,他们嚼着分到的一小块鱼肉,喝着几小口鱼汤,开心劲儿都要溢出来了!据说,有一次贺龙钓了一条4斤多的大鲤鱼,其他人也陆续有所收获,装在一起都有大半口袋了,归营途中大家的说笑声回旋在茫茫草原上空。(据《中央电视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