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绿”的变脸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9日08:57 黑龙江日报

  本报记者 张桂英

  作为拥有得天独厚生态资源优势的产粮大省,我省展团历来是农交会上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今年,让来宾大吃一惊的是:展馆内,我省最为丰富的原粮产品少之又少,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包装讲究、方便实用、可直接入口的精深加工品。

  终端消费品强化农业大省形象

  用开水一冲即可入口的黑木耳营养餐;由大豆提炼制成的保健品“女士套装”、“男士套装”……看着这些产自黑土地的绿色精品,所有熟悉我省的客商和来宾都说,黑龙江的产品变样了———精美了,有档次了,离市场近了。

  “我们开发终端产品,缩短与市场的距离,这样才能创造更大的效益。”前来参展的黑龙江三通绿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区域经理王志涛说,我们的好多产品因为食用麻烦而失去了不少市场。比如黑木耳,传统吃法需要先泡再洗,然后或是炒菜或是加工,经过好几道工序才能吃到嘴。而且以木耳、螺旋藻、燕麦片为原料开发出冲泡即食的黑木耳营养餐,不但食用方便,而且营养的吸收率也大大提高,推向市场后效果明显。开展第一天,就先后有120多位国内外客商前来问询洽谈,其中外商占一成;现场销售异常火暴,所带货物一抢而空,公司不得不紧急调货。

  放眼我省展区,记者发现,这种消费者直接可用的终端产品几乎占据了所有的展台,由普通大豆变成的高纯度天然维E胶囊,农家院随处可见的菇(艹娘)加工而成的果酱、罐头,具有很好保健功效的沙棘果汁、沙棘油,野生浆果加工成的饮料、果酒,即便是讲究原味的食用菌,也都被精选后装进了小巧的礼品袋。

  据介绍,此次农交会上,我省参展产品70%以上是终端消费品,不仅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还以日益增多的专利产品、填补国内空白产品,强化了农业大省形象。省绿办主任张希良说,2002年,我省开始实施绿色食品产业战略升级。经过4年的努力,我省农产品已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领域不断延伸,玉米、大豆、水稻精深加工水平均领先国内,大豆系列加工品已达上百种。畜产品、山特产品的加工也迅速发展。不仅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品开发也不断提档升级,到目前,仅经过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和国外有关组织认证的有机食品就有200多个,国际市场的年销售额在20亿元以上。

  高端路线让绿色精品“精”有所值

  一公斤装的蜂蜜卖40元,一升装的大豆油售价40多元,黑土地上随处可见的菇(艹娘)加工成果脯后,出厂价每公斤就卖30多元……农交会上,我省这些“天价”展品并没有让客商和市民却步,相反,无论是合作洽谈还是现场购买,都异常踊跃。“好东西要卖好,这是促使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发展的真正不竭动力。”黑龙江绿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柴永成,指着自己展位内的有机大豆油和火山鸣泉矿泉水对记者说,这两种产品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卖价都是最高的,但产品依旧供不应求,原因就在于产品品质也是最顶级的。

  来自我省虎林的民营企业、神顶峰黑蜂产品有限公司是高端路线上的一个新兵。他们品质超群的原蜜产品还是第一次亮相农交会。公司董事长战立新告诉记者,为了保证蜂蜜品质,一般蜂场两天采一次蜜,他们要求蜂农6天采一次,虽然这会使产量下降一半左右,但市场给了他们效益。

  在农交会上,记者发现,越来越多的省内企业已经认识到,盯住高端市场、生产顶级产品,更能赢得发展空间。相信他们的创新,一定会为我省许多正陷入“优质不优价”烦恼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带来些许启示;也许,破解从粮食大省到农产品加工大省的金钥匙已经找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