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苏州高新区镇湖苏绣产业集群的调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9日09:53 扬子晚报

  8000绣娘,300余家绣庄,全国270多个刺绣工艺店,年销售4.98亿元,有着2000年历史的苏绣在苏州高新区镇湖镇形成了文化产业集群。文化产业以低消耗、少污染、高效益越来越受到青睐,而苏州镇湖,则创造了一个将文化资源变成文化产业的成功范例。

  一个生机勃勃的苏绣产业群

  镇湖刺绣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如今以其为代表的苏绣不仅在艺术上稳居中国“四大名绣”之首,而且已成长为一个生机勃勃的产业。目前镇湖刺绣从业人员11000人,占全部劳动力的2/3。其中绣娘8000多人,另有3000多人从事绣品销售、设计及原料供应等,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镇上1670米的绣品街汇集320多家绣庄,陈列着大量绣品供顾客选购。此外,镇湖在全国70多个大中城市开设了绣品销售点,当地绣品远销海外几十个国家。2005年,镇湖苏绣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今年镇湖又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工艺创新,让苏绣变得时尚畅销

  近几年来,镇湖绣娘或拜名师,或进美院,在绣艺上不断进取,兼收并蓄其他绣种和绘画、摄影等艺术形式的技艺,将传统工艺与时尚元素相结合,在题材、设计、针法及装帧等方面推陈出新,从单面绣到双面绣,从飞禽走兽、百花异草到山水风景、人物肖像,从仿国画到仿油画,许多作品甚至比原画更有特别的韵味。现在镇湖刺绣品种繁多,既有十多米的巨幅绣品,也有数厘米的精微绣品;有用红木几架配制的各种绣片、册叶,也有配置在镜框中的风景、人像,成为市场上的畅销货。近年来,镇湖创作出一批精品名人绣,如《江泽民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孙中山》、《邓小平》、《董建华》、《杨利伟》、《戴安娜》等,有的被作为国家礼品赠送外国贵宾。

  政府扶持,培育文化产业高地

  千百年来,镇湖刺绣以家庭作坊形态存在,口传身授。然而在市场经济中,单靠个人和家庭作坊的力量形不成大气候,政府必须为产业发展创造氛围和环境,培育文化产业集群。近年来,苏州高新区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积极弘扬和创新传统文化,打造经济、文化“双面绣”。

  早在10年前,当时的镇湖镇政府便调整经济发展思路,规划建造绣品一条街,制定优惠措施,鼓励农民走出田间,入驻绣品街,从事刺绣的生产和销售。在宣传方面,政府也积极投入,在全国打响镇湖刺绣的整体品牌。2002年,绣品街建成,300多家绣庄开业,当年实现刺绣销售3亿多元。近年来,镇湖在全国开设了270多家刺绣工艺店,不光带来了巨额销售,更重要的是收集市场信息、预测市场走向。

  四大战略,打造中国刺绣产业中心

  镇湖刺绣已经走上产业化道路,目前苏州新区着手推进四大战略,打造中国刺绣产业中心。

  首先是推动创意研发。苏绣做工精细,艺术表现力强,未来绣品的价值将越来越多地体现在艺术创意上。镇湖将筹建刺绣创意研究中心,提高绣品的艺术价值,实现刺绣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是兼收并蓄,融合其他刺绣流派技艺,并探索高新技术在刺绣产业中的应用,开发广阔的日用刺绣品市场,使镇湖成为全国刺绣产品的生产制作中心。再次依托当地新落成的中国刺绣博物馆,集精品展示、名人绣馆、艺术交流、产品交易和人才培训于一体,使之成为中国刺绣文化的“圣地”。第四是与艺术院校合作培训技艺精、知识博、眼界广的“新绣娘”,并培养引进与刺绣业相关的设计、策划等创意类人才和管理、营销、服务类人才。本报记者 吕妍 周铮 王宏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