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历史名人为何要“统一长相”?(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9日11:00 今晚报

  

历史名人为何要“统一长相”?(组图)

  中国孔子基金会在孔子故里山东省曲阜市向海内外发布孔子标准像

  

历史名人为何要“统一长相”?(组图)

  曲阜所供孔子像较为人们熟悉

  古人长什么样由现代人来定?9月底,孔子标准像在争议声中公布后,一些地区开始“如法炮制”,为历史文化名人“统一长相”。然而一次次标准像的出炉,带来的是舆论争端四起。

  事实上,今年被卷入标准像事件的历史名人不止孔子。9月12日,山东惠民县已为“武圣”孙武标准像揭幕,另一地区也曾有为“亚圣”孟子发布标准像的想法,山西解州关帝庙文物保管所也有意为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关羽制作标准像。

  那么,对古代名人像的“标准化”,是耶非耶?

  古代名人像被“标准化”

  几千年后孔子突然有了“身份证照”。中国孔子基金会9月23日在山东曲阜对外公布了孔子标准像,引来各方关注。就在围绕这一事件的讨论即将平息时,又有媒体报道称,山西解州关帝庙文物保管所有关负责人曾表示,有意效仿孔子基金会做法,为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关羽制作标准像。

  尽管后来解州关帝庙文物保管所表示,发布标准像“纯属闲聊”,而且他们所谓的标准像与孔子标准像完全是两码事,仅仅是想提供一种关羽形象,来满足百姓祭拜。但这一事件之后,“标准像”的提法再次成为争论的焦点。

  2002年5月修订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标准”的注释是,“衡量事物的准则;本身合于准则,可供同类事物比较核对的事物”。根据词典的注释,这是否意味着标准像相当于为今后关于孔子或关公形象的艺术创作立了规矩?

  孔子标准像出来后,有人质疑:孔子基金会发布标准像享有版权,属于商业行为。对此,孔子基金会副秘书长王大千说,享有版权并不等于就一定要收取版权费,对于公益性的活动,如社区、大学等要塑孔子标准像,基金会最多只是监制,肯定不会收取费用,而对于想将标准像用于商业用途的单位,基金会将适当收取一定版权费用,但这部分收入将会纳入基金会基金中,最终仍用于公益性事业。

  “标准像”引发争议

  有网民认为,孔子标准像并不标准,只不过使这个世界上又多了一种孔子像,这并不能阻止人们继续去想像孔子、探索孔子,因为思想和文化是不能被强制统一的。还有一些网民甚至称,标准像是以“强制”的方式占领人们对孔子外貌的想像空间。

  面对质疑,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长张树骅说,孔子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创立的儒家学说及其博大精深的思想,而孔子长什么模样并不是最重要的。孔子形象不统一,不利于树立世界范围内公认的孔子形象。发布孔子标准像的主要目的在于能让全世界对孔子有一个比较一致的印象,进而有利于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据张树骅介绍,台湾地区“中华孔孟学会”早在1986年就已制订出了台湾地区的“统一孔子像”。

  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孔祥林认为,孔子形象不一,对中国人也许不是个问题,但对孔子接触不多的外国人就是个大问题,孔子千像千面,外国人不知道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孔子。随着对外友好交往的增多,制作一个统一的孔子像大有必要。

  但孔子故乡曲阜市的一位负责人在得知标准像消息后说,即便要发布孔子标准像也应由孔子后人来负责,由其他单位来发布有没有说服力值得商榷。

  对于关公也要制订标准像的问题,山西解州关帝庙文物保管所副所长傅文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即使推出关公标准像,也不会存在唯一性和强制性的问题。关公标准像旨在弘扬关公文化,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或者仿制。

  “标准化”做法过于简单

  山东师范大学一位教授认为,现阶段我国提倡创新思路,深入挖掘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发布标准像的做法虽能扩大影响,但做法过于简单,人们对其关注也只能是一时。

  这位教授担心,类似标准一旦盛行,可能会使文化活力衰退,因为任何标准的推行,或多或少地都含有强制的成分。他认为,2000多年前的孔子文化魅力之所以至今经久不衰,正是得益于其文化底蕴的多元底色而非所谓的标准。而根植于民间传说的关羽,其神像也是形态各异。正如“1000个观众眼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一样,很多东西都是见仁见智,所以本身承载着历史遗存的文化偶像,一旦被标准化后,还能保留多少生动的文化信息,令人担心。

  山东大学文化产业基地副主任唐锡光认为,发布孔子标准像本身并没有错,由于发布者孔子基金会是带有官方色彩的组织,因此发布标准像是一种典型的自上而下推广文化的做法。事实上,所谓的孔子标准像并不具有强制力,因此发布标准像实质上只能算发布者扩大自身影响的一个比较成功的策划,与文化传播及产业发展的关系不大。(据新华社济南10月18日专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