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急救体系将建绿色通道 120病人无须候诊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0日01:30 北京娱乐信报 | |||||||||
春秋装 反光背心 防寒服带有帽子,背部上排印着120,下排印有“北京急救”反光字,中间为反光带;袖口上方为双条反光带;左臂上方带急救标识 “本市的急救系统一直存在着信息断链,目前正在建立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相衔接的‘绿色通道’急救模式,这就意味着今后病人拨打120进行院前急救后可直接进入医院手术室治疗,无须在急诊室候诊!”在昨天召开的北京中法急救与灾害医学论坛上,市急救中心透露了北京急救系统的发展方向。 据介绍,除了在急救模式上将有所变化外,北京急救中心一线出诊人员年底前还将完
京城急救体系·存在问题 院前院内急救严重脱节 市急救中心专家赵永春对记者强调,目前北京市急救体系存在的重大问题就是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的衔接环节严重断链。院前急救是指患者拨打120急救电话,急救车出现场进行的医疗救治,而院内急救就是指医院急诊室的治疗。现今,京城的急救体系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分别是相对独立医疗机构的一个组成部分,两者仅限于表面上和形式上的连接。 交接病患大都以口头为主 院前急救医生将患者转送到急诊室后,院前急救医生与急诊室医生对患者病情多以口头上的交接为主,虽然对患者的病史、体征、辅助检查、初步诊断、抢救和治疗有院前急救病历,但内容都比较简单、在病历项目、书写等方面都不能做到院前急救系统的统一规范。 患者病急与否都先送急诊 目前,北京急救系统的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与ICU和手术室之间大多没有建立起一站式的“绿色通道”抢救机制,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患者送到医院后都首先要到急诊室检查后,才可以进行分诊,或者进入ICU,或者进入手术室,而不能在进行院前急救时就能判断要进入哪个科室治疗。 前后方无法沟通诊断信息 在急救现场院前急救人员不能及时将患者基本信息及在车内对患者进行的判断抢救治疗过程快速传递给医院急诊室,从而为患者进一步进行院内诊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而医院也无法将床位动态以及急诊室的有经验的医生对诊断、抢救治疗的意见等信息及时反馈给院前急救人员。 京城急救体系·革新举措 送治患者将可直接手术 赵永春强调,要解决这种断链,必须建立急救体系院前和院内急救的“无缝隙衔接”的“绿色通道”机制。 院前院内急救将“无缝”连接 所谓急救“绿色通道”,即病人拨打120呼救后,120急救医生在对患者进行入院前抢救时,救护车上的生命监测仪则自动将患者的心电图、脉搏、血氧、呼吸、血压等监测图形和数据,实时传输到根据患者病情要转诊的医院急诊科的联网电脑上;急诊科医生据此随时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再通过电脑或PDA,在线指导120医生在院前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抢救;同时,院内医护人员做好手术或ICU准备,让生命危急的病人免于急诊科分诊的麻烦,直接接受手术或特护,挽救生命。 “绿色通道”实施时间下月定 要实现绿色通道,就是要在急救车中安装终端电脑工作台,和急救指挥中心、医院急诊室工作平台连接,这个终端电脑工作台具有诊断、治疗和用药指导作用,可根据院前急救现场采集的信息作出初步判断和治疗,同时可接受指挥中心和医院传来的指导信息。 记者从北京市急救中心了解到,目前这种“绿色通道”系统正在进行初步的试验。急救中心已经成功进行了100例病人院前和院内无线传输的临床研究。“下个月将召开会议,确定京城“绿色通道”全面实施的具有时间和规划。”市卫生局副局长梁万年表示。 院前急救病历将有文字稿 一项急救工作调查表明,在北京城区二、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中,92%的急诊医生认为,在接诊救护车送来的院前急救患者时,虽然120或999急救人员会现场口述患者体征、救治经过,但仍有必要在患者交接过程中有一份相关的“书面病历”。其中,88%的急诊医生强烈要求在患者交接过程中能有文字记录的交接。 对此,北京急救中心的陈辉、陶金喆建议,将现有病历改为可复写的表格病历,或改成电子病历。表格只需填写几个字或在序号下画钩,到达急诊室后,就可以将复写后的附件交给急诊医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