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长征胜利70周年专题 > 正文

贺龙在我家指挥战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0日08:15 潇湘晨报

  

贺龙在我家指挥战斗

  在沅陵县白田乡白岩村白岩界王家大院,丝瓜花把贺龙当年居住的木屋点缀得生机勃勃。

  深秋,上午9时。白岩界依然薄雾笼罩,有些湿冷。

  这里本是沅陵县大山深处的一个寂寞村落,因革命而壮美。此地,一座名为“王家大院”的大宅,百年来面朝沅陵县城,在安详享受群山环抱的同时,也居高临下洞察着县城内的一切。

  沅陵多山,其县城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1934年,红军经过白岩界时,亦是深秋初冬时分,贺龙率队在王家大院指挥红二、六军团(以下简称红二方面军),打响了湘西攻势之进攻沅陵县城的战斗,成功牵制敌军以策应中央红军长征。次年11月,红二方面军又从大庸出发,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步,首站经过的也是沅陵。进攻县城、抢渡沅水、桥梓坪分兵,红军在沅陵境内留下了让百姓难以忘怀的英雄事迹。

  1994年,随着五强溪水电站首台机组投入运营,紧邻沅水的沅陵县城整体搬迁。如今,大部分老城区已沉睡水底,部分红军旧址亦消失在人们眼前。

  但,历史不会被淹没。

  接到命令:攻占沅陵

  53岁的王忠友是自豪的,和我们说话,总带着激动的神情。这不仅因为自己是这座170岁大宅院的主人,更因为当年贺龙带部队攻打沅陵时曾驻扎于他家。

  王家大院位于沅陵县城北约20公里的白田乡(原忠平乡)白岩村白岩界,坐西朝东,四面开阔,晴天可远眺沅陵县城。70多年前,这座

豪宅的主人王成藩,是王忠友的爷爷,又名“王百万”,靠着祖传的粮田,仓中常年积有百万担粮食谷物,因而得名,为当时沅陵首富。

  1934年11月底,一纸急电传到红二方面军领导人案头,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中革军委)急令:“我西方军(中央红军)已过潇水,正向全州上游急进军,你们应该利用最近几次胜利及湘西敌情的空虚,坚决深入到湖南的中部及西部行动,并积极协助我西方军。首先你们应前出湘西交通经济命脉沅水地域,主力应力求占领沅陵,并向常德、桃源方面派出得力的游击队积极行动……”

  12月5日,贺龙、关向应、肖克率红二、六军团主力从大庸天门山出发,沿借母溪而下,奔袭沅陵城。大部队翻山越岭来到王家大院,由于此地距县城颇近,宅院成了红二方面军的“心脏”所在。与此同时,

国民党发现中央红军有向红二、六军团会合的意图后,急令新编三十四师师长陈渠珍派重兵驻防沅陵县城。

  战斗打响:一口气突破防线

  战争虽灰飞烟灭,但老一辈人的叙述却让我们重新走进了那段岁月中。

  “国民党对红军的到来相当害怕,县城早已处于半封锁状态。”世代居住在县城的莫秋铭回忆说,当年,莫秋铭的爷爷曾被抓去当壮丁构筑工事,“离城四十里的常安山一带还设置特别镇,组织成立‘防匪协进会。”

  根据中革军委指示,12月7日,红二、六军团向沅陵县城发起进攻。白岩界百姓作证,战斗打响前,贺龙满怀信心地站在队伍前,用他浓厚的桑植口音进行战前动员:“攻打沅陵有决心吗?”众将士高声回答:“有!”回音震荡山谷。

  当日下午5时许,红军一鼓作气突破敌人的数道防线,逼近城北鸳鸯山、丁公庙一带。入夜,红军已经攻占了城北面所有阵地,并突破了敌人最后的一道防线——城壕。敌人急于退守,沅陵县一片慌乱。

  指挥若定:贺龙主动撤离

  与之相隔20公里的王家大院,灯火通明,电报声滴滴答答传来,部队调度来来往往,这让习惯了安静生活的老百姓们觉得很是新鲜。红军将宅院分成了三大功能块,其中指挥官员住在总堂,西厢房被设为指挥部和电台收发站,东厢房则是用作后勤调配和食堂。

  王忠友说,当晚,王家大院内外共住了千余红军,院内住不下了,部队就住进村里其他居民家中。当年5岁、现年77岁的王天浩老人家就住了7个红军。他清楚地记得:“那天晚上王家大院灯火通明,不断地有人进进出出。山下的沅陵城里不时有枪声传过来。”

  在西厢第一间房中,贺龙一直守在电话机旁,随时听取前沿阵地的情况汇报。在电话里,他下达了攻城的命令。

  红军连续3日强攻县城,8日,数架轰炸机飞抵沅陵上空,向红军阵地狂轰滥炸。另一敌军部队也从凤凰赶来,同时,驻守古丈的顾家齐旅也准备抄红军后路。就在敌人动用陆空力量向沅陵压来之际,贺龙和部队领导人当机立断,主动撤出战斗。

  “红军走的时候,将我家里清扫干净,还留下了一些子弹壳给我做纪念。”77岁的王天浩从家中的箱子下掏出一个布包,3颗子弹壳已有些发黑,但却成为老人最值得珍藏的物品。

  王家大院:战斗记忆长留

  战斗的销烟已经远去,王家大院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列入沅陵“县

文物保护单位”。

  细细数来,宅院共有58间房屋,目前仍使用的占一半左右:东厢房几乎已废弃,墙漆斑驳,有几处只剩下了屋架子;屋旁树上的橘子熟了,掉落一地却没人采摘。当年红军用过的水池也已不再蓄水,门上方一颗红五角星依然熠熠生辉,大门两边满是革命标语,让我们感受到革命曾轰轰烈烈地来过。

  王忠友和兄弟姐妹们集中住在总堂。贺龙当年的住处如今已为王忠友的堂弟王忠旗一家所用,与王忠友的房隔窗相望。我们到来时,恰逢王忠旗出门劳作。透过木头窗,我们发现,这间房并不大,只容下一张木床挨墙而放,旁边一张桌子已再无它物。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这间房的外墙如今成了小孩练粉笔字的写字板,墙上“龍行天下”四个粉笔大字格外打眼。

  总堂的两边,挂着这样一副对联:“和善人家仁义厚,书香门第族规严”,这是王家的家训,也是当年贺龙部队大为赞赏之处。对于红军的到来,王成藩并未有过抗拒。当年,红军征用了王成藩的粮食,开仓后还分发给百姓,作为王成藩的孙辈,王忠友指着自家谷屋成筐的黄豆、绿豆笑着说:“那都是过去的事了,现在我们家的粮食照样吃不完啊。”

  相关专题:长征胜利70周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