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老太拾荒养育弃婴15春秋(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0日12:16 江南都市报
老太拾荒养育弃婴15春秋(图)

女儿在帮妈妈剪指甲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希望能解决孩子的户口让女儿也有受教育的权利

  -核心提示

  新余市一位靠拾荒为生的六旬老太,自15年前捡回一条命悬一线的小生命后,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艰难抚育弃儿。因为她这种在人们眼中的不正常举止,丈夫愤然与其分
居,邻里也难以理解。老太说:“我是一个捡破烂的,连破烂都可 以捡回家,更何况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

  拾荒老太捡回小生命

  在新余市的城中村周家村的一栋民房的地下室里,记者找到现年69岁的拾荒老太习秀兰。由于年事已高,在记者采 访她的前两日,老太外出时不慎摔了一跤,导致全身疼痛难忍,但因舍不得花钱上医院检查看病,只好躺在床上硬熬着。一个 眉清目秀的少女正在细心地为她剪指甲,她就是习老太捡垃圾拾回的养女梁凯丽。

  1992年9月的一天凌晨6时许,起大早出外拾荒的习秀兰来到一处垃圾堆旁,看到一个被丢弃的包裹。她好奇地 上前一看,只见包裹里面放着一名1岁左右的女婴,瘦得皮包骨头,已是气息奄奄,一看就是生了重病被家人抛弃的。女婴两 眼紧闭,习秀兰伸手摸了摸孩子的脸,孩子“哇”地一声大哭起来,“她还活着!我得救她。”习秀兰想都没想就把女婴抱回 了自己的栖身场所。

  而当时,习秀兰的生活也过得异常艰难。因为生活太苦,习秀兰20多年前从乡下改嫁到周家村,因没地方住,一直 住在周家村的众厅里(乡下办丧事时常把此当作灵堂)。因没有生活来源,她只有捡破烂为生。当她把女婴抱回家时,遭到丈 夫的强烈反对。见习秀兰执意不改,便愤然与其分居。许多村民也劝道:“你自己都过得那么苦,为何还要收养这个女婴?何 况还是得了重病。”习秀兰说:“我是一个捡破烂的。连破烂都捡回家来,何况是一个活生生的小生命?我不管她,她就会饿 死的!”

  就这样,这个命悬一线的小生命开始在习老太温暖的怀抱中成长。

  15载含辛茹苦拉扯成人

  女婴患的是“疳积”,粗通医术的她不辞辛苦,上山挖来草药熬给女婴吃。当年,附近田地、山坡上的治疳积的草药 几乎被习秀兰挖尽。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小凯丽的病在坚持治疗几年后奇迹般治愈。

  生了病的孩子特别难带,总是腹泻,当时已经50多岁的习秀兰要不停地为孩子换尿布、衣服,感觉生活真的如山一 样沉重。她经常是把凯丽放在自己用装苹果的篓子制成的摇篮里,哄着凯丽进入梦乡后,再出去捡垃圾。习秀兰说,当时捡破 烂根本捡不到什么,主要是弄些吃的。

  那时,她经常去火车站找吃的。在火车上,有些好心的旅客可怜她,就把自己没吃完的馒头、鸡蛋用盒子包好扔下来 。每当这时,习秀兰就像捡到了金元宝似的,把这些东西仔细地包好,然后急不可耐地奔回家,将这些食物伴着稀饭、煮好的 绿豆粉,喂给小凯丽吃。

  为改善生活状况,习秀兰在离家几里远的山坡上开了一块两分的菜地。为给菜地施肥,她只得用粪桶一头挑着粪,一 头挑着凯丽去菜地。

  当小凯丽长大到四五岁时,习秀兰不得不将凯丽一个人关在家中,自己出门拾荒。

  习秀兰说,在凯丽5岁之前,她没有好好睡过一个完整的觉。

  “黑人”身份煎熬母女心

  一晃眼,小凯丽到了读书年龄。看到别的孩子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去上学,小凯丽也吵闹着要去读书。但由于无钱报 名,且凯丽又无户口,母女俩只有含泪作罢。转眼,凯丽到了9岁,习秀兰焦虑起来:“如果不上学,以后孩子连男女厕所都 分不清,难道也要女儿步我的后尘?”于是,习秀兰带着凯丽硬着头皮到学校去报名。

  可是,因为小凯丽没有户口,几所学校都拒绝接收她。习秀兰跑了好几所学校。最后,渝水一小同意接收小凯丽,并 免去小凯丽5年读书所有的学费。老师给凯丽买了一个崭新的书包,校长还给了习秀兰360元,嘱咐她用这些钱为小凯丽改 善一下伙食。好心人的举动令习秀兰母女时刻铭记。

  15年来,习秀兰母女俩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天真活泼的凯丽给老人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快乐,也让老人一天天感到 忧虑。

  老人说,因为不知道国家有关政策,她在捡到凯丽时没有向有关部门申请办理领养手续,凯丽至今没有户口。今年上 半年已小学毕业的凯丽,因无钱无户口而缀学,懂事的她也知道妈妈的难处,虽然心里非常想念书,但她从未在妈妈面前表露 过,但习秀兰知道女儿的心思,每想到此,她都心如刀绞。

  如今,习秀兰已年近7旬,身体也每况愈下,已实在没有能力再继续抚养凯丽。老人希望有关部门能解决孩子的户口 ,让孩子享受受教育的权利。“如果孩子没有户口,前程会被耽搁,给社会增加负担。”老人禁不住潸然泪下。文/图程吉华 记者刘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