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坝锁两燕山漯周当无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1日08:10 大河网-大河报

  

坝锁两燕山漯周当无恙

  

坝锁两燕山漯周当无恙

  

坝锁两燕山漯周当无恙
核心提示

  历史将铭记这一刻:昨天上午11时10分许,燕山水库提前一年成功截流,向省八次党代会献上了一份厚礼。

  在1975年“75·8特大洪水”中,燕山水库控制的河流曾冲毁京广铁路102公里,影响运输48天,给国民经济发展造成重大灾难。而这些河段2000年和2004年爆发的特大洪水,共给我省造成92亿元的损失!

  燕山水库提前一年成功截流,明年汛期即能抵御洪水。这对沙河流域下游的我省漯河、周口两市和安徽省600多万群众及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等交通大动脉来说,将从此多了一个安全守护神!

  燕山水库建成前

  ■洪灾举例一:2000年夏,沙颍河和甘江河连续出现大洪灾,平顶山、漯河、周口的299个乡镇900万亩农作物受淹,受灾人口724万人,倒塌房屋7.2万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9亿元。

  ■洪灾举例二:2004年夏,沙颍河等再次出现洪灾,澧河9处决口,数万人无家可归,平顶山、漯河、周口经济损失43亿元。

  燕山水库建成后

  ■预计建设资金:18.98亿元■直接受益者:平顶山、漯河、周口和安徽的600多万人口及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的安全。

  ■受益举例:可使澧河防洪标准由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与沙河流域防洪体系综合运用,可将沙河防洪标准由10至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

  提前一年锁蛟龙燕山水库昨截流

  烟雾莽苍苍,大坝锁甘江。昨日上午10时50分许,平顶山市叶县保安镇境内燕山水库枢纽工程截流现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用洪亮的声音下达燕山水库截流命令:我宣布,燕山水库枢纽工程截流现在开始!

  燕山水库截流现场顿时锣鼓震天,礼炮齐鸣。前来出席截流仪式的水利部副部长周英、淮河水利委员会主任钱敏和我省领导李成玉、王明义、刘新民、王太顺等人和从南阳、平顶山及漯河等地赶来观看截流的上万群众一起将目光移向横锁甘江河的大坝龙口。

  大坝龙口,两侧满载着大型石料的运输车辆将车斗高高升起,把石料抛向龙口,急速流动的水面顿时晃动起来。

  两车、四车……龙口两侧的石料不停地填入龙口,原本清清的水流顿时变得浑浊起来,水流变得更加激荡。

  龙口预留宽度为15米。随着截流物料的迅速投放,仅仅几分钟时间,大坝龙口的宽度已缩小到了几米,上游水位逐步抬高,水流更加湍急,大型的石料不时地被大水冲走,截流进入关键阶段!龙口两侧运载石料的车辆加速向龙口中抛填物料。

  11时10分,龙口两侧的群众爆发出阵阵欢呼声。整个大坝连成了一体,一些围观的群众兴奋地从刚刚合龙的截流大坝上走过去。

  燕山水库提前一年成功截流,水库明年汛期就能开始抵御洪水!可为沙河流域下游的我省漯河、周口两市和安徽省600多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及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等交通大动脉提供更大的安全保障!

  漯河周口和安徽从今往后少洪涝

  昨天,成千上万的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共同见证了燕山水库提前一年截流这一历史性时刻。

  昨天上午8时许,记者驱车距离燕山水库枢纽工程还有七八公里时,就发现路上许多骑摩托车、自行车的村民顶着晨雾赶往截流现场。记者赶到截流仪式现场时,主席台前的大广场上,已黑压压地站满了围观的群众,附近的大道上、山路上、田埂上,满是从四面八方聚集过来的乡亲们。许多人说:说啥也要来看看这条昔日多次发威的“狂龙”今天是如何被戴上“辔头”的。

  燕山水库位于淮河流域沙颍河主要支流澧河上游甘江河上。沙颍河堤防所保护的流域面积、耕地面积和人口占全省的五分之一以上,其防洪安全一直是我省防洪体系的重中之重。燕山水库是控制沙河漯河至周口河道防洪安全的关键性工程,是国家要求在2007年基本建成的治淮骨干工程之一。

  燕山水库所处位置地形复杂,水系错综。在我省水利图上,该区域河流计有颍河、北汝河、沙河、澧河、甘江河。北汝河汇入沙河,甘江河汇入澧河。颍河上游有白沙水库控制,北汝河上游有前坪水库,沙河上游有下汤水库、昭平台水库和白龟山水库,澧河上游有孤石滩水库。唯独流域面积达1169平方公里的甘江河上没有一个控制性工程。

  这条主要从南阳市方城县和平顶山叶县来水的甘江河,落差100多米。每年福建沿海一起台风,这里随后就会生成一个暴雨中心。1169平方公里的雨水汇集起来,滚滚洪流汇入并不宽敞的平原河道澧河,多次造成澧河大堤溃决,给我省漯河、周口两市和下游的安徽省造成大的洪涝灾害。

  燕山水库建成后,可使澧河防洪标准由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与沙河流域防洪体系的其他工程综合运用,可将沙河干流的防洪标准由10至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这对控制沙河流域的洪水,保护豫皖两省600多万人口的生命财产以及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等交通大动脉的安全都具有重要作用;工程建成后,还可促进洪水资源化利用,更好地解决附近区域工农业用水问题。

  五年两次发洪水洪灾曾经频骚扰

  说起燕山水库,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距离自己很遥远的事情。但是,漯河和周口两市及下游安徽省的600多万名群众,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燕山水库的建设。因为,他们无法忘记洪水曾经给他们带来的噩梦。

  ——2004年7月16日8时至17日8时,黄淮之间普降中到大雨,漯河市、平顶山市局部降特大暴雨,累计最大降雨量431毫米。洪水泛滥给下游带来了巨大灾难——沙河支流澧河9处决口,数万人无家可归,平顶山市、漯河市、周口市经济损失43亿元!

  ——镜头再往前推一点,就是2000年的沙颍河特大洪灾。2000年,沙颍河连续发生多次大洪水,其中沙河支流甘江河出现了建国以来仅次于“75.8”的大洪水,沙颍河干流出现了1982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泥河洼滞洪区相继进洪四次。洪水使平顶山、漯河、周口三市的24个县、市、区299个乡镇、900万亩农作物受淹,受灾人口724万人,倒塌房屋7.2万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9亿元。

  ——如果我们再把沙颍河洪灾的历史往前推一点,那就是在中国历史上都可以写下惨痛一笔的“75·8”大洪水——那是河南省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洪水——当时位于暴雨中心的河南两个大型水库板桥水库、石漫滩水库分别于8月8日凌晨1时前后溃坝,另有两座中型水库竹沟、田岗水库及58座小型水库先后溃坝。在沙颍河流域,沙颍河支流、澧河堤防全线漫决。特大暴雨造成了特大洪灾,特别是两座大水库的溃坝,给下游造成了极其惨重的毁灭性灾害。冲毁京广铁路102公里,影响运输48天,受灾耕地1100万亩,受灾人口550万人,倒塌房屋560万间,死伤牲畜44万头,洪水冲走、水浸粮食10亿公斤,困在水中的灾民达100万人,给人民群众生活和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屡屡遭受洪灾,人们呼唤给桀骜不驯的沙颍河戴上一个辔头。

  燕山从此镇沙颍圆了几代抗洪梦

  沙颍河上游区域是暴雨多发地,坡陡流急,澧河河道弯曲狭窄,行洪不畅,遇雨成灾几乎是家常便饭。专家考察后认为:关键是上游缺乏一个大型控制性工程。在平顶山市叶县保安乡杨湾村官寨水文站下游1公里处,有大小燕山,在此兴建一个燕山水库,就能锁住洪水,保下游平安。

  这是河南几代水利人的梦想,更是下游饱受洪灾之苦的广大群众的期盼。1998年,国务院第四次治淮会议明确要求,“2005年基本完成国务院确定的19项治淮骨干工程”,并特别强调“做好燕山水库前期工作”。

  数年过去了,19项治淮骨干工程唯有燕山水库仍没动工。

  2000年,甘江河、沙颍河抢堵决口的硝烟还未散尽,2004年澧河岸边解放军官兵奋力抗洪的身影又在雨中跃动。“燕山水库要早点上马就好了!”当时,在防汛抢险最紧张的时候,省领导、防汛专家和灾区群众都在不约而同地念叨着这个问题。

  2003年12月9日,前期准备工程在叶县开工,呼唤已久的燕山水库开始浮出水面。

  2004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燕山水库立项;6月26日,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水利部审查。

  2004年的洪水进一步加快这一工程上马的速度。2005年10月,国家发改委批准燕山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6年2月,水利部批准燕山水库工程开工报告。今年3月18日,燕山水库主体工程正式开工。

  提前一年截洪流“狂龙”从此济两岸

  按原来的设计,燕山水库工程计划2007年截流,2009年年底完成建设任务。

  昨天,省水利厅副厅长王建武说,提前一年截流,是淮河防洪体系安全的需要。早一天建成燕山水库,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就能早一天得到保障,工程就可以提前一年发挥防洪效益;提前一年截流,同时也是河南经济建设发展形势的需要。

  王建武说,目前燕山水库溢洪道工程已完成开挖任务,目前正在浇筑混凝土,大坝工程局部已达112米高程,输水洞开挖已完成80%,导流洞已具备使用条件,第一期移民4680人已于今年7月31日搬迁完毕。“燕山水库完工后,将结束澧河上游没有控制工程的历史,中原人民即将制伏危害沙颍河及淮河上游人民数千年的甘江河‘狂龙’,让这条‘狂龙’最终造福两岸百姓。”

  □记者李敬欣王春利文陈晓东图

  燕山水库示意图

  群众欢呼

  期盼成真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