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贺于澄:背着《红楼梦》走完长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2日02:57 重庆晨报

  

贺于澄:背着《红楼梦》走完长征

  曾是红六军团做手术的“第一刀”,今年90岁,在医院里讲述他的长征故事,至今还能熟背《左传》

  老红军贺于澄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激动地讲述难忘的岁月。本报记者胡杰摄

  “长征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面对记者的提问,昨日,正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接受治疗的90岁老红军贺于澄伸出3个指头:“有3件事刻骨铭心……”

  带着人骨标本长征

  贺于澄出生在江西省永新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就聪明好学。在私塾里读书,家里没有钱买油点灯,他就上山砍松油枝点灯夜读。“在参军前,我就能够熟背《离骚》、四书五经。现在别看我90岁了,还能背诵《左传》。”说着,贺于澄就给我们背了起来。

  贺于澄说,他1931年就在村里教书,随即成为中心小学的训导主任,1932年就当上了区教育委员。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他成为湘赣苏区有名的“红小鬼”。1933年8月6日,正式参加了红军。

  刚参军,贺于澄就被安排到湘赣苏区卫生医训班学习战场救护。1934年5月培训毕业后,他被分到肖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并且当上军团卫生部卫生科科长。

  “短暂的学习,学到的医学知识非常有限,我只有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无论行军多紧张,无论战斗怎样激烈,长征途中我都带着两件宝贝。一件是书本,除了《外科解剖学》等医学书籍外,还悄悄地藏了《红楼梦》、《左传》和《三国演义》;另一件宝贝就是人骨标本。我把它放在枕边,常常在夜里闭着眼睛摸摸人骨头,白天就对着解剖书籍和战地手术进行研究。这样的长进特别快,长征还没有结束,我就是军团‘第一刀’。”贺于澄说到此,脸上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弟弟牺牲时只有17岁

  “曾经在江西民间流传着一首民谣:扩红一百,只要一歇;扩红一千,只要一天;扩红一万,只要一转。老百姓参加红军的积极性非常高。”贺于澄说,1933年8月6日,他参加红军时村里一起入伍的就有6人,其中有他的两个弟弟贺挺庆和贺挺江。

  1934年夏,湘赣苏区反“围剿”失利,苏区日益缩小。8月7日,红六军团第17、18师和红军学校共9700余人由江西遂川的横石和新江口地区出发,先后突破国民党军阀前至五斗江、遂川至黄坳、遂川至七岭、寒口至广东桥的多道封锁线,于11日进到湖南桂东以南的寨前圩。至此,红六军团胜利突破重围,跳出了国民党军的包围圈。

  贺于澄回忆说,10月1日,红六军团袭占贵州省的旧州。国民党军为阻止红六军团同红3军会合,以入黔的湘、桂军主力进至石阡及镇远县拦截,以桂、湘、黔军各一部由南向北压迫,企图将红军消灭在石阡地区。7日,红六军团在石阡西南甘溪同桂军第19师遭遇,一部被截断,主力转入石阡、余庆、施秉之间的高山密林,同国民党军20多个团周旋。

  “在甘溪战役中,我们的伤亡很大,死了好多好多人。我年仅17岁的弟弟贺挺庆也在这次战斗中牺牲。由于我在卫生部抢救伤员,没有到战场上清理战士遗体。直到部队开走,我都没有看到弟弟的尸体。”贺于澄带着几分悲痛回忆说:“战斗中还有很多伤员,部队离开时不能带走,我们只好含泪将他们掩蔽在老百姓家里。当时一个重伤员40元钱(大洋)、轻伤员35元钱(大洋),嘱咐老百姓把他们的伤养好。”

  “长征结束后,我们一起入伍的6个人,只有我一个人还活着。1951年,部队上让我回家探亲,见到年老的父亲,根本不敢向他说起弟弟牺牲的事情,怕老人家经受不了这样大的打击。”贺于澄说。

  王震开刀还在看电报

  “在长征途中,我每天都要做手术,每天都会看到死人,每天都在为战友的牺牲落泪。但是最让我敬佩的是‘王胡子’。也就是六军团的政委王震,在湘赣苏区人们都这样亲切地称呼他。”贺于澄告诉记者,王震的夫人和他是湘赣苏区卫生部医训班时的同班同学。王震给将士们的印象就是平易近人,一点架子也没有。在行军途中,他发现小战士扛不起机关枪,就主动接过来扛。一边走,一边给小战士讲长征胜利后美好前景,给队伍鼓舞士气。

  “1935年秋的一天,我正在卫生所给一位战士包扎伤口。突然军团总部来电话,我一听:‘小同志,你过来一下,他娘的把我胡子的屁股打了一枪。’电话是王震政委打来的。”贺于澄说,他处理完伤员的伤口,就背着急救包往军团总部跑。

  “他一只手捂着屁股,一只手还在地图上做记号。当我让他脱下裤子时,才发现他左臀部中弹,血肉模糊。当时卫生所条件很差,连纱布都是洗了重复使用,麻药也特别紧张。我们使用的麻药是最普通的盐酸普鲁卡因,我提出给他多打一点麻药,他不同意。往凳子上一躺,手术就开始了。”

  “由于臀部的肌肉厚,子弹也钻得很深。为了转移注意力,他一边吩咐快下刀,一边批阅中央军委发来的电报。手术进行得很快,我给他取出了子弹头,缝合了8针。”贺于澄告诉记者,在以后的几天,他每天都去给王震换药。大约过了一个星期,便踏上了新的征程。

  本报记者赵君辉通讯员冯戎冉国强

  他曾给朱德彭德怀当保健医生

  1938年1月6日,贺于澄从延安卫校毕业,组织上分配他到八路军总部直属卫生所任所长,主要负责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等首长的保健工作。贺于澄说他当时兴奋得一夜都没有睡着觉。

  朱德一席话让他不再紧张

  贺于澄回忆说,当他赶到朱德和彭德怀的办公地点报道时,朱德打趣地说:“我们两个老家伙的生命健康可就交到你这位小同志手里了,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我们的领导。你说东,我们绝不往西;你说吃窝窝头有利于健康,我们绝不喝稀粥。一切行动听你的指挥。”“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和蔼可亲的态度,一瞬间就化解了我的紧张情绪。”贺于澄笑着说。

  贺于澄告诉记者,总部专门为他配了一匹高头黑马,他每天的工作就是骑着马从两三里外的卫生所来回给几位首长检查身体、打针输液、送药。当时的生活相当艰苦,医疗条件非常简陋。朱德和彭德怀每天的生活标准只有8毛钱,为了改善生活,朱德、彭德怀提议和参谋长左权等人轮流做东,一个人当一个星期的“主席”,谁当“主席”谁就掏出工资给大家加菜,就是在中餐时加一个炒鸡蛋。

  用工资给彭德怀买茶叶

  “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经常在一起研究分析战况,指挥作战时间长了,身体抵抗力下降。当时西药特别短缺,我就只好带领卫生所的同志到野外采集草药熬汤,每天送给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以及其他首长服用。”贺于澄稍稍沉思后说,彭德怀的肠胃经常犯病,有一次他肚子疼。贺于澄告诉他赶紧吃药,他却说自己泡茶喝喝就行了。

  当贺于澄打开彭德怀的茶杯一看,发现他喝的茶叶像老树叶子。“我的心顿时像被针扎一样。”后来去长治采购药品时,贺于澄用自己的工资给彭德怀买了半斤茶叶、半斤饼干,给彭德怀送去的时候说:“我是作为一个医生在关心病人,而不是因为您是首长才送东西给您。”这样,才没有被彭德怀退回,但是他坚持要给钱。

  “时间过去几十年了,每当我用茶杯泡茶的时候,彭德怀喝老树叶子的情景就会出现在我眼前!”贺于澄说着,眼角挂着热泪。

  本报记者赵君辉通讯员冯戎冉国强

  寻访老红军从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走过来的红军战士们,已随着岁数的增长,一个个离开了我们,给后人留下的只是一部神秘的“红军长征史诗”。

  我开始关注重庆这座新兴直辖市里的老红军。据不完全统计,从长征路上走过来的老红军在重庆市至今不到80人,而且每年约有十余人去世。拍摄下最后的老红军就变成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在右边这张图上,老红军冉秀珍穿着“红军服”情不自禁地对着镜子喜笑颜开。

  冉秀珍(女),86岁,四川通江县人。1933年(13岁)参加红军,1938年入党。刚参加红军分到独立团,因岁数小,转到王平总医院当护士。从川陕根据地参加长征,两过雪山草地。长征期间,曾在朱德总司令和康克清同志身边工作过。抗战时期,曾与长女李凤芝在转移途中被日军抓进集中营,后被地下党营救脱险。1979年,以重庆桐君阁药厂行政科科长身份离休。

  身体状况较好,可行走。与儿子一家一起生活。丈夫李三多也是老红军,于1991年病逝。冯建新报道

  贺于澄,男,总后原渝办卫生处副处长。

  江西省永新县人,1916年7月出生,1933年8月参加红军,199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5年离职休养,正师职离休干部。

  曾被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胜利功勋荣誉章”。

  主要简历:

  1934年5月,任湘赣苏区内务部卫生科科长

  1938年7月,任八路军前总直属卫生所所长

  1943年4月,任太行军区白求恩医院所长

  1946年2月,任冀鲁豫军区和平医院院长

  1950年11月,任总后卫生部秘书室主任

  1953年2月,任总后卫生部医疗预防处处长

  1961年4月,任后勤技术装备研究院卫生装备研究所所长

  1963年4月,任总后勤部渝办卫生处副处长

  【主人公感言】

  我17岁参加红军,18岁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江西转战到延安,从内战到抗战,亲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役。可以说,我的整个青春时光,都是在枪林弹雨中度过的,感觉每天都在和子弹赛跑。

  今天,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了,这一胜利凝聚着千千万万个烈士的鲜血,我们的五星红旗是烈士鲜血染红的。我希望长征精神能成为一笔伟大的不可磨灭的精神财富,鼓舞年轻一代不断进步,把我们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本报记者赵君辉通讯员冯戎冉国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