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机构上书国务院法制办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3日09:26 法制早报 | |||||||||
要求整改民办义务教育歧视性待遇 □见习记者杨智帆 北京东方公益法律援助律师事务所上书国务院法制办,建议国务院依法改变或者撤消一些地方政府关于深化农村义务 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通知的实施意见中的不合理的条款
“今年我们学校招收的学生数量就比去年少了400多。”面对记者,高玉璧显出一脸的无奈。 1994年,曾经担任县法院庭长的高玉璧在陕西省横山县二道峁村建立起了一所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学校,并担任校 长,这一当就是十几年。如今,眼睁睁地看着村子里的学生因为享受不到国家规定的“两免一补”政策,而纷纷放弃本村的学 校,去挤离村子很远的公办学校,心里实在不是滋味。 2006年6月,高玉璧找到了位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法学研究所下属的北京市东方公益法律援助律师事务所。他 希望他们能帮民办学校的教育经费讨个说法。 事务所项目负责人黄金荣博士,起草了一份关于请求国务院对一些地方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 保障机制改革通知的实施意见中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查的建议书,并于9月21日将建议书递交到了国务院法制办。建议书建议 国务院依法改变或者撤销一些地方政府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通知的实施意见中的不合理条款,责令给予农 村民办学校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两免一补”待遇。 从庭长到校长 学校所在地横山县二道峁村,有两千多人。因为过去贫困落后,一直不设学校,文盲一代接着一代。要想上学,村里 的孩子们只能去离村子很远的学校,沿公路、跨水渠,每天至少得往返10多公里路,不仅费时间也不安全。 当时担任横山县法院庭长的高玉璧,看着村子里的孩子上学如此困难,毅然辞去了庭长一职,决定在本村办一所学校 。 高玉璧在进县法院之前,曾经当过老师,当地群众充分信任他。1994年,在政府的鼓励下,二道峁村终于有了自 己的学校——玉璧学校。 一开始,学校的办学条件相当艰苦,高玉璧便腾出自己居住的4孔窑洞,请了3名教师,办了初级小学,解决了二道 峁本村及周边各村适龄儿童入学难的问题。后来,稍大一点的孩子,也想继续在这所学校上学,由于高玉璧办的这所学校管理 好、质量高,很受群众欢迎,学生越来越多,于是学校逐渐由初级小学发展为完全小学,2002年被批准为九年制学校。 由于学校设在大山脚下,扩建学校根本没场地,便采取引水拉沙的办法,在高玉璧的带领下,先后拉走土石方约13 万立方米。 现在的玉璧学校有17个教学班,800多名学生,44名教职工,占地面积7135平方米,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 学设备也基本齐全。自建校以来,参加镇或县以上统考或赛考总是名列前茅。2005年第一届初中毕业生升高中考试,94 名毕业生考入省重点中学,升学率达87%,升学率和考入重点学校比率都是全县第一。 歧视之痛 2005年12月24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 :“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即“两免一补”);“ 2006年,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2007年,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 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国务院这一政策的颁布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依据。 但是争议很快就出现了。 陕西、广西、湖南和海南等省份明确将农村民办和公办的学校区分开来,认为只有公办的学校才享有“两免一补”的 政策,还有一些省份虽然没有在所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中明确将农村民办学校排除在外,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是这么做的。 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民办学校的学生应当是“两免一补”政策的对象,甚至应该是优先对象。因为这些农村的民办学 校一般都是以低于公办学校的收费以及方便入学等条件而对农村孩子的家长构成强大吸引力的。绝大部分农村民办学校都不是 以高收费、高教育质量而著称的贵族学校。 据高玉璧介绍,全校800多名学生没有一人是富豪的子女。300多名走读生,都是家庭生活困难或比较困难的。 有几家富户也都全家搬进了城里,孩子也就进了公办学校,享受了“两免一补”的政策。学校有些还是单亲孩子,有的还是残 疾儿童,但是家长们放心我们的管理和质量,就都送到了我们学校。目前,学校有3名孤儿,学校不仅免去他们的全部学杂费 和课本费,连他们的住宿、医疗、生活、学习用品及所有零用钱都由学校负责,这些孩子都是公办学校不收的。 当问及不给民办学校学生享受“两免一补”的原因是因为民办学校是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学校,而“两免一 补”用的是国家财政性经费,所以不能给民办学校时。高玉璧告诉记者,虽然“两免一补”用的是国家财政性经费,但它是发 放给贫困学生的,并非给了民办学校,民办学校的经费还是要靠民办学校自己筹措。 学生大量回流 引发新问题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永超中学的校长刘学平在接受《法制早报》记者采访的时候,同样显得很无奈。他告诉记者:“本 来我们学校今年应招收900多名学生,但到现在为止却只招了229名。由于生源严重不足,我们不得不撤掉原有的初中部 ,只保留了现在的小学部。”而银川市西夏区胜利民办小学的校长刘旭华更是显得有些心灰意冷了:“学校的课桌椅、打印机 、乐器等等,能卖的卖,能送的送,再没办法的就扔,这所学校我已经办不下去了。” 据报道,自2月中下旬开学以来,民办学校数量相对较多的宁夏西夏区、广西柳州市博白县、湖南湘潭市等地民办中 小学招生人数便呈现急剧下降势头。宁夏西夏区胜利、理想、兴盈、便民等6所民办中小学的2000多名学生已经退出民办 学校,向公办学校转移。 这样的变局只因“两免一补”受益学生的范围扩大了,所有农村义务教育的学校都能享有。而这样一来,大量的农村 民办学校的学生“回流”到了公办学校之后,一方面浪费了民办学校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公办学校将面临“爆棚”之忧。 从西夏区第五小学收费标准上看到,小学生最高收费96元,最低不过53元,这就比民办学校200元左右的收费 低出很多。这就使原本条件并不是很富裕的农村家庭纷纷从民办学校里走出来,转向公办学校。校长刘旭华对此忧心忡忡。他 说:“平时招生都在400人左右,今年到现在为止还不到150人。多年的教学设施,10多位老师的工资,大量预先购置 的课本和作业本将无法处理。”据报道,因发不出工资,有些老师将刘旭华告到了劳动保障部门。迫不得已,刘旭华变卖了祖 传的白金手镯,勉强结清了教师最后两个月的工资,但学校所欠的1.5万元外债,她却再也无力偿还。 在民办学校发展面临学生大批流失的同时,基层公办学校却面临着突如其来的大批生源,容纳不下、教师短缺等问题 成了他们的难题。 广西省博白县新春开学后,14所民办教学点中有13个解散,3200多名中小学生流向了公办学校。这就使得原 本不大的教室一下子从40人猛增到70人。最前面的一排课桌已紧贴讲台,边上的一张课桌甚至摆到讲台旁边了。有不少学 生抱怨:“现在就是上厕所也要排队,上课迟到是经常有的事。” 业内人士坦言,民办学校大部分出资人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杂费在民办学校收取的各种费用中,属于盈利的重要组成 部分。当政策出现变化,杂费收不上来,将有可能令他们赔钱的时候,大部分民办学校很可能就此脱离教育产业。 【相关链接】 在承担农村义务教育的法律职责方面,农村民办学校实际上与农村公办学校并没有什么区别,它们都是承担国家实施 义务教育任务的学校。 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六条规定,“承担实施义务教育任务的学校为:地方人民政府 设置或者批准设置的全日制小学,全日制普通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初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各种形式的简易小学或者教学 点(班或者组),盲童学校,聋哑学校,弱智儿童辅读学校(班),工读学校等。”这个规定说明,无论是农村民办小学和中 学,还是农村公办学校,都是“承担实施义务教育任务的学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