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重庆严查公交官股 交警成重点清查对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4日02:38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程维发自重庆 死亡30人的“10·1”特大车祸发生后,重庆市开始大规模整顿当地的客运交通秩序,并顺势推进公交体制改革。其中,清理当地交警挂靠经营、私营、承包公交车辆,成为整顿工作的一大重点。

  疯狂违章公交车照常营运

  重庆市政府在16日举行的“整顿客运交通秩序,推进公交体制改革”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一个用于举报当地交警经营公交车辆的电话。不过,《第一财经日报》23日致电该电话时被告知:无法提供至今共接到多少个举报电话、涉及多少人等信息。

  经查询,该举报电话为重庆市交警总队的督察电话。

  此次公交客运整顿行动,缘于重庆10月1日发生的一起特大

车祸。当天,该市一辆车号为渝B41067的711路公交车发生坠桥事故,造成30人死亡,20人受伤。事故发生后,当地一些市民指责说,711路公交车一直以来横冲直撞,相互追逐,开飞车,且随意停靠。

  此后,一些媒体记者调查发现,今年1月17日~9月29日期间,事故车渝B41067 竟然违章164次。10月8日,又有一位重庆市民根据当地报纸披露的机动车违章信息查询得知,另一车辆牌号为渝B41132的公交车在今年1月20日~9月30日约250天内,违章次数达221次,几乎每天违章一次。

  本报记者进入重庆政府公众信息网和重庆交通管理信息网核查,发现上述两个违章数据属实。

  为什么这些疯狂违章的公交车仍能正常营运?当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公交车司机称,这些车大都与管该线路的交警有关联。不过,这一说法未得到重庆官方机构的证实。

  交警经营公交“脱衣走人”

  某一线路的多位公交车司机称,711路此前曾属私营中巴车线路。当时,这些中巴车背后大多有交警“占干股”;而没有交警“占干股”的中巴车,以前每月每辆需“定向”向某几位交警之一“进贡”400元,不然被开罚单的量将更大。

  他们透露,有交警“占干股”或向交警“进贡”过的中巴车在违章后,可以通过这些交警去“了单子”,即有专人出面撤销罚单或将处罚金额改小。由于重庆的交通罚款已改由银行代收,只要交警开出的罚单还没输入计算机系统,撤单或改单并不难操作。

  不过,在这些中巴车被“收编”为711路后,所谓的交警“占干股”或收受“进贡”的情况不得而知。

  在16日的整顿客运交通秩序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公安局副局长张志维称,该市交警总队早在1993年和1999年就出台了禁止干警经营车辆的规定和六条禁令,要求对违反禁令者一经查实,坚决严肃处理。

  张志维说,近年来,重庆先后有16名交警因本人或直系亲属经营车辆被调离工作单位;在清理交警挂靠经营、私营、承包公交车辆时,有3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家属主动将所经营的车辆转让给他人。

  重庆市公安局重申,严禁干警以任何形式参与交通运输经营活动,凡违反规定的,一经查实一律辞退,“脱衣走人”,绝不姑息纵容。运管局一负责人已被立案

  并非只有交警参与公交车经营,重庆还有一些与公共交通有关的公务人员(交通运输和

交通安全机构管理人员、执法人员)也参与公交车运营。

  重庆市副市长余远牧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重庆将着力清退所有公务人员参与公交车营运的现象,对于拒不退出经营的国家公务人员,当地纪检监察部门将发现一起严查一起,决不手软,直至将其开除公职。

  余远牧披露说,最近,重庆市道路运输管理局的一位主要负责人因严重违纪,已经被立案审查。余远牧表示,当地“还要掀起更大的反腐廉政风暴,让所有公务人员都不敢染指公共客运交通”。

  目前,重庆正推行一项针对性的“釜底抽薪”策略,全面清理挂靠在国有公交公司下的私营公交,并借此断掉公交车的“官股”源头——今后一旦发现公交企业私自招兵买马、让私车挂靠,将进行重罚,令其永远不得从事公共交通行业。

  相关新闻

  浙江清查行政工作人员

  入股客运线路行为

  浙江省交通厅决定从10月下旬开始,全面检查在建

高速公路项目,清查是否有行政人员参与入股客运线路。同时,在工程转包和违法分包,设计变更,质量监督、工程监理,岸线审批、船舶检验,客运线路审批和客运车辆更新等方面深入开展自查自纠。

  浙江省交通厅日前发出的《关于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自查自纠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指出,客运线路审批和客运车辆更新问题要进行深入检查,检查的重点是近年来客运线路审批和客运车辆更新环节中,是否存在不正当交易行为,特别要清查行政工作人员在其中入股的行为。《意见》要求县(区)必须自查5条线路以上,市以及省公路局、港航局等必须自查10条线路以上。

  《意见》还称,要对在建高速公路项目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的重点是交通行政机关、建设单位的工作人员有无利用职权指定施工企业转包和分包的行为;施工单位有无出借资质、将建设工程转包或违法分包的行为;监理单位有无接受施工单位好处、纵容施工单位转包和违法分包等行为。(新华社)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