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青年参考专题 > 正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科文组织的时髦话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5日09:23 青年参考

  本报驻法国记者(林卫光)对国内读者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几年前还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2005年, 在韩国将来源于中国端午节的节日“江陵端午祭”,成功申报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后,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保护工作开始引起国内读者的关注。今年,中国将中医打包,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息传出之后,国内再次掀起 关于这一话题的讨论热潮。

  究竟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类文化遗产的评定标准有哪些?带着种种疑问,记者走进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总部,试图看个究竟。

  

  教科文组织总部

  讲究“快节奏”

  教科文组织总部(以下简称教科文总部)位于巴黎塞纳河左岸、法国官方机构分布密集的七区。由于它和埃菲尔铁塔 被隶属法国国防部的军事学院隔开,到过巴黎的中国游客大多不知道自己曾与教科文总部“擦肩而过”。它的建筑外观并不引 人注目,但是它在寸土寸金的塞纳河左岸占地很大,多少能让不知情的路人猜测到这一机构的重要性。

  因为是联合国所属国际机构,教科文总部的安保措施自然很是严格。虽然入口的保安已与记者非常熟悉,但是每次都 会一丝不苟地要求记者走金属探测门。

  走进教科文总部大楼,经常会让人忘记自己是在巴黎,因为这里忙碌的气氛与法国人慢吞吞的工作节奏格格不入。在 这里,你会看到各种肤色的工作人员,手持文件从你身边不停走过,到这里采访的各国文字和摄影记者,也要适应这里的工作 节奏。

  

  中国非物质文化

  遗产代表作最多

  和记者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苏旭津津乐道。苏旭是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的一秘,具体负责代表团与 教科文组织之间的事务协调工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是他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全世界180多个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被宣布为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仅有90件,而中国就 占了4件,我们是当之无愧的文化大国。”苏旭为中国文化和他的工作感到自豪。在目前的90件代表作中,中国占4件,排 名第一。韩国、日本和印度各占3件,紧随中国之后。

  苏旭对记者介绍说,中国的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一种综合的表演艺术)分别在2001年、2003 年和2005年,成功申报为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5年,中国和蒙古联合申报的蒙古长调也“榜上有名 ”。

  

  语言两周消失一种

  遗产保护需加快

  哪些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教科文组织一位新闻官介绍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同为教科文组织公布的 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截然不同,它们的主要区别简单来说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实体”、“不可触摸”,即英语中所说 的Intangible。

  这一概念涵盖的文化形式复杂多样,包括传统口头艺术、语言、表演艺术、音乐、节日、仪式、传统手工技能以及与 自然有关的知识和技能等等。

  这位新闻官以语言为例,向记者解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他说,作为人类“最伟大的创作”,语 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各个不同地区民族价值观和历史文化的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讲,语言毫无争议地应被视为人类 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然而,在世界上现存的6000种语言中,有50%面临消失的危险。根据教科文组织统计,全球范围 内平均每两周就有一种语言消失。这6000种语言中绝大多数缺乏载体,例如,它们当中的90%在互联网上无法找到,80 %的非洲语言没有文字。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一共宣布了3次,据这位新闻官介绍,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制的建立经历了近30 年的漫长过程。教科文组织1972年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仅将物质遗产列入保护范围。1973年,玻 利维亚首次在教科文组织内部提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

  1997年,教科文组织经过多年准备,创立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宣布”制度,希望借此引起世界各国对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注,教科文组织在全球范围内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机制初步建立。

  2001年,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在巴黎宣布了第一批19件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在2003年 和2005年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宣布工作中,又分别有28件和43件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代表作”的头衔。目前的90件 “代表作”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南美洲和非洲,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榜上无名”。其中有4件是多个国家联 合申报的文化遗产。

  

  《公约》将“代表作”

  纳入“名录”

  2005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宣布工作成为了最后一次。2006年4月20日,随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公约》生效,教科文组织不再宣布“代表作”。以后世界各国向教科文组织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旦被选中,将被列入人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先前宣布的90件“代表作”则被自动纳入该“名录”。

  

  韩国“端午祭”

  为何申报成功

  一件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想进入教科文的“名录”绝非易事,因为它的评审工作要经过很多复杂程序,而且评审标准也 相当严格。

  在接到成员国的申报材料之后,教科文组织首先委托相关领域的专业机构对这些材料进行评估。随后,一个由来自不 同国家的专家组成的国际评审团,将根据教科文的标准对这些材料进行最后审核。

  教科文组织确立的审核标准规定,申报的文化遗产必须具有代代相传的悠久传统,并随着自然和历史环境的变化不断 得到更新,必须为一个民族或一种文化身份的确定作出了贡献,必须与现行人权标准、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可持续发展 标准相符合。除此之外,申报国家必须提交一个可行的保护和推广计划,因为申报的遗产被收入教科文组织“名录”,并不足 以保证它受到保护。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像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那样有不可争议的固定存在空间,所以教科文组织经常会面对一些有争 议的申报项目。教科文组织的新闻官告诉记者,韩国的“端午祭”“申遗”成功的原因很简单:它符合教科文组织确定的标准 ,而中国未向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他认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中,中国不应被周边国家“牵着鼻子走”, 应把有争议的文化遗产尽早申报。

  

  保护非物遗产

  需要资金支持

  这位新闻官介绍说,自“代表作”宣布制度建立之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就成为教科文组织内部经常被讨论 的时髦话题。教科文组织与此相关的一些大型项目也受到各成员国的一致肯定。例如,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在“世界的记忆”项 目框架内,将世界各国的传统音乐以数字化的形式保存记录下来。其中,中国的传统音乐在2004年被纳入该计划。现在, 世界各国的音乐研究者和爱好者都可以通过教科文的数据库,轻松地找到各种中国传统音乐。

  类似项目的实施,离不开各成员国的资金支持。除了固定的经费之外,教科文组织现在还得到一些成员国的慷慨捐赠 。例如,

意大利、日本、挪威和韩国都为教科文组织设立了专门的“储备金”。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