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完整性遭破坏加大申遗难度(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6日05:42 今日早报 | |||||||||
运河之旅车队 大运河扬州段。何亮 摄 大运河示意图。制作:包忠德 大运河申遗遭遇边缘化之痛 专家呼吁:有效保护运河历史文化刻不容缓 □实习生 王兆锋 见习记者 庄小蕾
早报讯 新浪·别克君越“运河之旅”车队,自本月15日从京杭大运河的起点北京通州出发,沿着隋代大运河的路线一路南下,途经历史名城郑州、开封、扬州,22日达到大运河的南端杭州,行程1800公里。在这8天里,随队的专家和记者通过近距离地感受大运河,对大运河有了更深切的了解。经过考察,大家形成的共识是,运河申遗之路任重而道远。 现状 部分文化遗产在逐步消亡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惟一南北走向的长河,也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它与长城一起被视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两大工程奇迹,是中华先民智慧与心血的结晶,人类水利工程的杰作。大运河至今仍在流淌,足以让每个中国人感到自豪和骄傲。 然而,曾经繁华的大运河,如今却正遭遇着边缘化的尴尬。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往往容易忽略保存文化遗产完整性和真实性。黄河以北大运河的许多河段,污染、坍塌甚至干涸的状况较为普遍,山东济宁以北这一段河道基本已经断流,不能发挥航运作用。沿河的许多河运设施和水利设施因为疏于管理和保护,倒塌的倒塌,破坏的破坏。看到这种景象,每个队员都深感痛惜。 与此同时,大运河区域的风貌随着沿岸城市的发展也在被不断更改,运河沿岸原有的地方戏曲、民俗风情等地方文化也正在不断萎缩。大运河的生存状态不容乐观,作为一处历史文化遗产,其真实性、完整性已经部分消失,运河两岸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逐步消亡。 反思 申遗之路堵在何处 各地保护情况参差不齐 专家认为,各地对大运河的保护状况参差不齐,使得“京杭大运河”作为一个整体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难度大大增加。 京杭大运河贯穿那么多城市,各个城市经济发展的程度都不一样,经济实力的差异导致对于大运河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同,管理方式不同,保护状况不同,这些情况的差异和一些利益关系大大增加了申遗工作的难度。一旦大运河的某个点保护不力,无法通过评定世界文化遗产必须执行的一套严格的考查程序,势必影响到整个申报结果。 大运河遭遇高楼挤压 杭州的富义仓,和北京的南新仓一样,曾经是运河中重要的节点,如今却只能在一片高楼大厦中“委曲求全”。 专家指出,有时候,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对大运河的破坏就越大。比如扬州的古邗沟,原本给人一种苍茫的感觉,但是经过整治,更像是一个公园,丧失了原来的意境。专家表示,有时候花大力气,花大钱,大兴土木地去搞,反而会降低申遗的要素,可谓得不偿失。 原始风貌越来越稀有 人称“运河三老”之一的罗哲文先生曾指出,京杭大运河申遗,“早了排不上队,再晚就再也没有机会了”。因为属于运河两岸的那种原始风貌正在逐渐消失。如果我们看到的运河只是一个“千城一面”的人造公园,那它还凭什么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呢? 据了解,杭州拱宸桥边的桥西地区现在仍保存着运河人家的民居风貌。然而,住在这里的居民们眼下最关心的问题是“我们这里什么时候能拆啊?什么时候能有独立卫生间啊?”如何处理好原生态保护和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是政府部门需要着力研究的一个课题。 | |||||||||